早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六 )


满园梅花动诗兴 。诗人不禁由花事联想到人事 , 想起了人世间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汉武帝的陈皇后 , 擅宠骄贵 , 终因骄妒失宠 , 退居长门宫 , 愁闷悲思 , 闻司马相如工文章 , 遂奉黄金百斤 , 令为解愁之辞 , 相如为作《长门赋》 , 中云:左右悲而垂泪兮 , 涕流离而纵横 。舒息悒而增欷兮 , 屣履起而彷徨 。夜曼曼其若岁兮 , 怀郁郁其不可再更 。故诗曰:朝洒长门泣 。《史记司马相如传》载:相如之临邛 , 从车骑 , 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 , 弄琴 , 文君窃从户窥之 , 心悦而好之 , 恐不得当也 。既罢 , 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 。文君夜亡奔相如 , 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文君之父卓王孙开始反对两人的婚事 , 后经劝说 , 不得已而分予文君僮百人 , 钱百万 , 及其嫁时衣被财物 。后汉武帝命相如为中郎将 , 建节出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 至蜀 , 蜀太守以下郊迎 , 县令负弩矢先驱 , 蜀人以为宠 。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和酒以交欢 。卓王孙喟然而叹 , 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 , 而厚分与其女财 , 与男等同 。故诗曰:夕驻临邛杯 。朝洒二句 , 一悲一喜 , 一离一合 , 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两事都与司马相如有关 。写兔园之梅 , 为何联想到司马相如呢?因为司马相如和梁孝王还有一段因缘 。梁孝王到首都长安 , 带来邹阳、枚乘、庄忌等一批文士 , 相如见而悦之 , 遂借口有病而辞官游梁 ,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 , 一住几年 , 乃着《子虚赋》(见《史记司马相如传》) 。诗人是将建安王比作梁孝王 , 将芳林苑比作兔园 , 而将自己比作司马相如 。有人说:长门借喻闺妇 , 临邛借喻游子 , 意谓闺妇方见梅伤春时 , 而游子亦罢饮思家也 。(何融《何水部诗注》)这种理解似失之于浅俗 , 与整首诗的基调亦不尽吻合 。建安王萧伟爱客接士 , 何逊以卓越的才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 , 遂引为水曹行参军兼记室 , 日与游宴 , 深被恩礼 。何逊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 , 似不应有消极悲愁之叹 。最后应知早飘落 , 故逐上春来二句 , 寓有人生有限 , 应当及早建功立业的思想 。整首诗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 。作者是以司马相如自喻 , 借咏梅来表现自己坚定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 。陆时雍所说:何逊好梅 , 梅诗绝未见佳 , 其所好在形骸之外 。(《古诗镜》卷二十二)尚属皮相之见 。

柳宗元以《早梅》自喻之意 , “早梅发高树”喻作者早年得志 。紧接着赞美早梅冒着朔风 , 犯严霜 , 飘暗香 , 沾繁露显清白 。诗人写梅花高洁芳香 , 不畏寒霜的气节 , 正是作者坚贞自持 , 纯正清白的写照 。以物喻情 , 贬谪远方很想以梅赠友 , 借以表明自己的情操 , 只是“杳杳山水隔”路远难达 , 而且这株早梅快要凋谢了 。这是何等悲凉与痛苦啊 , 伤感之情无从表达了 。其实从这首诗中不难品味到作者诉说心中的苦楚与孤寂 。遇到好事、美食都以与众共享才是快事 , 可他不能 。在无望的情况下才想到以梅增友 , 又担心路途遥远 , 最后连赠友的想法也放弃了 。诗人实写梅花 , 暗传情愫 , 物我浑然一体 , 构成了情与景的有机统一 。
【早梅原文翻译及赏析】这种物我化一 , 情景交契 , 诗人有时通过对优美环境的描摹与内心痛楚的强烈对照 , 表达出种种矛盾心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