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教学计划( 三 )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 。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 。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1、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 。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
2、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
3、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
4、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
中国历史文化教学计划5
为了更好的抓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总体水平偏低,历史不是主科,不是中考内容,所以学生都不愿意学 。
二、教材简介
本学期七、八年级上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阅读性强,图文并茂,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
三、教学资源开发
1、教材、教学参考书
2、专业书籍、历史笔记本、历史资料卡
3、媒体信息(互联网、影视中的历史知识)
4、课程基础训练、单元测试卷
四、教学措施和目标
(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的: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课堂答题、小组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内容 。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
(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 。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索历史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
(四)听好每一节公开课,做好课后互评,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
五、教学进度
七、八年级历史课本上册都是22课(人教版) 。其中新课讲授22课时(每册),单元复习4课时,期中复习2课时,期末总复习4课时:
9月份1——4课
10月份4——13课
11月份14——20课
12月中旬结束课程




【中国历史文化教学计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