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 , 要面向现代化 , 面向世界 , 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 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 提高学习效率 ,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
辅导安排:
1、发挥优生的优势 , 利用“一帮一”的形式帮助他们 , 激发潜能生的学习兴趣 。
2、课堂上创造机会让潜能生多表现 , 体验语文学习并不仅仅是字词句段 , 使他们爱上语文 。
3、每周专门抽出固定时间周二、周四给潜能生辅导 。
教学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 , 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 , 通过有目的学习 , 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 , 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 , 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 , 实现有意义的阅读 。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 , 理解文章的内容 , 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 , 学生边读书边理解 , 就是在和作者交流 。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 , 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 。人教版教科书 , 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
伙伴:一个是小林 , 一个是小东 。其实 , 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 , 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 。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 , 能够进入学习情境 , 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 , 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 , 碰撞出思维火花 , 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 , 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 。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 , 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 , 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 , 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 。本册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 , "我想……""我要……""我一定……" , 因此教案也应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 , 给学生更多关注 , 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周工作安排:
3/9—11/91观潮2雅鲁藏布大峡谷3鸟的天堂4火烧云
14/9—18/9语文园地一5古诗两首
21/9—25/96爬山虎的脚7蟋蟀的住宅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7/9—30/9语文园地二
9/10-10/109巨人的花园
12/10—16/1010幸福是什么11去年的树12小木偶的故事
19/10—23/10语文园地三13白鹅
26/10—30/1014白公鹅15猫16母鸡
2/11-6/11语文园地四17长城
9/11—13/11期中复习
16/11—20/1118颐和园19秦兵马俑语文园地五
23/11—27/1120古诗两首21搭石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0/11—4/1223卡罗纳24给予是快乐的语文园地六
7/12—11/12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7乌塔
14/12—18/12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
21/12—25/1229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
28/12—31/1231飞向蓝天的恐龙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2011/1—22/1期末复习
语文关键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课本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 , 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 , 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 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 ,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 , 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
二、学情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43人 , 其中男生23人 , 女生20人 。经过了一年的学习生活 , 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语文 。而且在上一学年里通过阅读课外书 , 扩大了识字量 , 丰富了课外知识 , 并积累了很多词语 , 为学习语文知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
推荐阅读
-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总结与反思 语文教学教师总结反思5篇
-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进度表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5篇
- 语文线上教学总结与反思 语文教学收获反思总结
-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教育语文教学总结初中
- 六年级学生新学期的打算演讲稿 学生新学期典礼演讲稿
-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500字左右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六年级话题作文500字
- 青铜葵花读后感作文400字 青铜葵花读后感六年级作文800字
- 读青铜葵花读后感作文五年级 六年级青铜葵花读后感作文最新
- 读青铜葵花读后感作文五年级 青铜葵花读后感六年级作文六百字左右
- 六年级400字读后感作文大全 六年级青铜葵花读后感作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