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整合 , 围绕专题组织教材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 , 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 , 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 , “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 , “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 , 加强整合”的思想 , 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 , 注意了加强整合 , 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 , 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 。而且 , 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 , 前后有联系 , 有照应 , 做到环环相扣 。这样 , 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三、加强导学功能 ,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本册教材 , 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 , 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 , 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 , 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 。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 , 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 , 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 , 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
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四、加强开放性 , 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 , 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 , 无时不有 。所以 , 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 , 局限于课堂 , 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 , 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 。本着这样的思想 , 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 , 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主要表现: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 , 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 , 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 , 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 , 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四是通过综合性学习 ,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这样的编排 , 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 , 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 , 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 , 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 , 用语文 。
3、学习目标:
(1)、在识字、写字方面 , 新增认识200字 , 会写200字 , 累计会认2400字 , 会写1800字 。
(2)、在阅读方面 , 继续重视朗读训练 , 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朗读 , 体现了课程标准在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 。同时 , 加强了默读的训练 。课程标准在低年段就提出“学习默读” , 中年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 。
(3)、关于阅读理解与积累 , 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 , 低年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 到中年段 , 则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 精彩句段” 。
(4)、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阅读还提出了一项新的要求--“学习略读 , 粗知文章大意” 。为此 , 这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 。三上和三下每册各有8篇 , 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增至14篇 , 就是为了加强略读能力的训练 。
(5)、再从习作来看 ,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 。三年级的习作 , 重在激发兴趣 , 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 , 主要是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四年级上册教材仍然注重培养习作的兴趣 , 继续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 。教材中还安排了学习写简短的书信 , 这也是中年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的 。
二、班级分析 。
本班共有学生44人 , 男生22人 , 女生22人 。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 , 大多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 但有四、五名学生依旧痼疾不改 , 听讲能力差 , 不能自觉完成作业 。学生的作文能力参差不齐 , 优秀者写作时洋洋洒洒 , 把作文作为一种乐趣 , 而笔拙者半天挤不出多少字来 , 依赖性很强 。
推荐阅读
-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总结与反思 语文教学教师总结反思5篇
-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进度表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5篇
- 语文线上教学总结与反思 语文教学收获反思总结
-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教育语文教学总结初中
- 六年级学生新学期的打算演讲稿 学生新学期典礼演讲稿
-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500字左右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六年级话题作文500字
- 青铜葵花读后感作文400字 青铜葵花读后感六年级作文800字
- 读青铜葵花读后感作文五年级 六年级青铜葵花读后感作文最新
- 读青铜葵花读后感作文五年级 青铜葵花读后感六年级作文六百字左右
- 六年级400字读后感作文大全 六年级青铜葵花读后感作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