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5自然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板书: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板书:天下奇观)
4.指导背诵 。
①教师引入: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难怪你们喜欢这些句子 。可是,我们刚才读句子的时候,把顺序给打乱了 。作者写观潮的顺序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听的练习 。我读一段话,请大家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几处描写连接起来的,并把它记下来 。(学生每人一张填空练习纸)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惦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课件出示23)
②教师读句子(包括括号里的词语),学生听后记下词,填在括号里 。(指名板书)
(出示括号内的词语,校对) 。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课件出示24)
③引读这段话(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
④画线的部分留下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背诵后面的内容 。(机动:学生看书试背)
⑤现在我们一边看视频,一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的第3自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势 。(课件出示25)(如果不会背,可以看看书,会背的站起来背)
三、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课件出示26)(放视频)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
4.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按照顺序来介绍 。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 。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5
《麻雀》
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字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
3.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 。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板书:麻雀)(课件出示2)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课件出示3)
(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掉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推荐阅读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授课经典教案
- 四年级语文课文的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语文课文的知识点
- 四年级的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的语文知识点
-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上册板书
- 四年级下语文重点掌握课文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重点掌握知识点
- 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上期知识点总结
-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 沪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