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学内容
1.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了解 , 应建立在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的基础之上 。本节关于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蛋白质的内容 , 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 , 也是学习高中生物课程其他模块的基础 。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特点:
(1)教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 而是让学生观察4种氨基酸的结构 , 通过思考与讨论 , 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 , 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 。这种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的处理方式 , 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 , 是落实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 。
(2)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 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 , 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 , 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3)教材考虑到分子水平的内容比较抽象 , 为了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本节教材编入了一些联系生活的内容 。
重点:
(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 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
难点:
(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
(三)教学对象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高一学生还没有学习有机化学 , 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 , 而细胞的分子组成是微观、抽象的内容 。教材考虑到分子水平的内容比较抽象 , 为了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本节教材编入了联系生活的内容 。如:为什么食物中应添加必需氨基酸?为什么吃熟鸡蛋比吃生鸡蛋容易消化?有关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 , 如果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 , 有助于增加教学内容的亲和力 。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蛋白质的知识既是重点 , 又是难点 , 内容比较多 。在学习时按照一条主线来进行 , 即组成元素(C、H、O、N)→基本单位(氨基酸)→肽链→蛋白质分子 , 再由结构到功能循序渐进 , 从而逐步理解掌握 。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 , 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 , 比较抽象 , 所以在教学时 , 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 利用图解、课件和游戏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 加强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 , 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 , 提高思维能力 , 形成相应的观点 。
2.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利用图解、多媒体课件和游戏等直观教学法 。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利用图解、多媒体课件和游戏等 。
4.教学流程
在本节教学中 , 我们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一个个有趣的游戏 , 模拟氨基酸的结构和肽链的形成过程 , 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轻松地学习抽象、微观的化学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等科学知识 。通过游戏模拟活动去突破本节课“蛋白质的结构”的教学难点的 。这次说课主要说说这方面的问题 , 其他内容略 。
1.课前预习与准备
尽管学生听说过蛋白质这一名词 , 但并不知道其化学结构和功能 。因此 , 课前布置预习是非常必要的 , 通过预习学生能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 同时会遇到一些问题 , 促使他们产生进一步认识蛋白质的兴趣 , 为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
(1)让学生阅读课本第一页的关于邹承鲁等人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 , 及本节的科学史话和科学前沿 。
(2)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初步了解氨基酸的结构 , 并制作氨基酸的结构模型 。这样可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
2.利用问题探讨引入课题
给出问题探讨旁边的图片 , 然后提问:
(1)除此之外 , 同学们知道还有哪些食品中富含蛋白质?
(2)氨基酸与蛋白质有何关系?为什么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氨基酸?
评价学生回答 , 引入研究主题: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
推荐阅读
- 高二第一学期物理教学计划 高二第一学期物理教学设计
- 高二年级物理教研教学设计
- 高二物理学科优秀教学设计
- 一年级英语教学计划上册 一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 高二物理教学设计研究 高二物理教学设计范文
-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 高一上册物理教学设计范文
- 生物质能源是什么?
- 分子生物学什么是NTP
-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 八年级上册物理下册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