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认为人有四端,“四端”具体指什么?


孟子认为人有四端,“四端”具体指什么?

文章插图
孟子“人有四端”:恻隐之心 , 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 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 智之端也 。
恻隐之心 , 仁之端也 。指人要有关怀仁爱之心 , 这是“仁”的开端 。儒家讲究仁德 , 表现为对人的关怀与仁爱 。与人为善、见义勇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已所不欲 , 勿施于人……这些仁德思是儒家基本的道德思想 。孟子传承儒家思想 , 继承发扬 , 强调“德政” , 讲究仁义礼智信 , 他与孔子一样认为人性本善 , 上位者通过德政才能治理好臣民 , 而百姓怀有仁德之心社会才会真正稳定 。
羞耻之心 , 义之端也 。【孟子认为人有四端,“四端”具体指什么?】君子坦荡荡 , 小人长戚戚 。君子之所以为君子 , 就是因为其有一份“羞耻之心” , 知世故而不世故 , 懂得是非对错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孟子强调羞耻之心 , 也是强调人心中要有自省之意 。羞耻人自己的内心感受 , 懂得羞耻说明人知道自己所作所为违背了正确的道德伦理 , 说明人懂得反省自己 。
辞让之心 , 礼之端也 。儒家同样强调“礼” , 何为礼?规则、法度 。而辞让为礼之端 , 是强调中正平和之道 。所谓君子无争 , 儒家讲求先人后己精神 。己欲立而立人 , 己欲达而达人 。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符合儒家“中庸”思想 。中庸即中正平和 , 不偏不倚 。如果人人都能有谦虚礼貌的辞让之心 , 那么规则礼法自然就不会被违背 。
是非之心 , 智之端也 。明辨是非对一国一人都是极其重要的 。一国之主所举直则政明 , 所举错则政安 , 那么国亦不宁;一家之主所不能明辨是非则全家不宁;人不能分辨孰好孰坏 , 近朱者赤倒也还好 , 怕的是近墨者黑 。
孟子提出的四端是指人的四种本心 , 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这四端是人天生具有本心 , 需要经过后天的教养来发扬 , 从而发展为仁、义、礼、智四种德行 。孟子的四端说是孟子的性善论的一个方面 。
四端说的主要内容
在孟子的观点里 , 每个人天生都是善良 , 因此四端也是人的本性 , 是人之本性的自然显现 。四端分别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这四本心也是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 , 人可以通过后天的道德修养来发扬本性中的四端 , 做到仁、义、礼、智 。
四端说的原文
恻隐之心 , 人皆有之羞恶之心 , 人皆有之恭敬之心 , 人皆有之是非之心 , 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 , 仁也羞恶之心 , 义也恭敬之心 , 礼也是非之心 , 智也 。仁义礼智 , 非由外铄我也 , 我固有之也 , 弗思耳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