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案大全 高一化学教案案例( 六 )


三、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分液、萃取
(二)教学难点:萃取
四、设计思路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 , 另外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 。以往我们都是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 , 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 , 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 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现改为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 , 先学习分液 , 再学习萃取 , 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 。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 , 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 。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 , 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 , 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 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 。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 , 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
五、仪器、药品
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球形、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合物 。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
及说明
问题引入
同学们 , 在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过滤、蒸发和蒸馏等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剩下的两种分离和提纯方法 。首先请大家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 试利用桌上的仪器 , 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分离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和思考 , 并将自己的方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比较 。
倾听、思考 。
创设问题情境 , 激发学习兴趣 。
实验探究
巡视 , 对学生交流进行适当的点拨 。
实验、讨论 。
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
问题情境
通过实验 , 同学们利用了哪些方法将油水混合物进行了分离?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 又存在什么样的优缺点?
个别回答:有两种方法 , 倾倒法和用胶头滴管吸取油层 。他们都是利用油水互不相溶来进行分离的 。倾倒法较快但不能很彻底分离 , 而滴管吸取虽效果较好但很慢 。
学会总结和分析 。
过渡
的确我们需要利用油水互不相溶来进行油水混合物的分离 。刚才同学们的两种方法虽能够实现分离 , 但不是的分离方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也是利用刚才的原理来分离油水混合物的方法——分液 。
倾听、思考 。
介绍分液漏斗 , 演示分液操作(分离油水混合物) 。
⑴ 分液漏斗
球形分液漏斗——滴加反应液
锥形分液漏斗——分液
⑵ 分液操作
① 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 混合液体倒入分液漏斗 , 将分液漏斗置于铁圈上静置(如教材p9 图1-8)
③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 再打开旋塞 , 使下层液体(水)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 , 待油水界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
④ 把上层液体(油)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
倾听、观察和思考 。
介绍分液漏斗和分液操作 。
实战演练
巡视 , 指导学生实验和纠正实验中的错误操作 。
练习使用分液漏斗分离油水混合物 。
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和分液操作 。
总结归纳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分液漏斗 , 也初步学会了分液操作 。那么你能否总结出分液的适用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
思考、交流 , 个别回答: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
学会归纳 。
知识介绍
介绍碘水和四氯化碳 。
碘水是碘的水溶液 , 水中由于溶解了碘而溶液颜色呈棕黄色 , 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
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机熔剂 , 无色液体 , 不溶解于水 , 密度比水大 。碘在其中的溶解度很大 。
倾听 。
了解新知 。
实验探究
下面 , 请大家把四氯化碳加入碘水中、振荡 , 注意观察、比较振荡前后的实验现象 , 从这个实验你能有什么启发?
实验、观察现象、相互交流 。个别回答:振荡前上层棕黄色 , 下层无色 , 振荡后上层无色 , 下层紫红色;碘会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 。
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