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医龙
相传唐云笈七签
耀州五台山下,几个人抬着一口白木棺材,后面跟着一位老妇人 。只见老妇人仰面捶胸,嚎啕大哭,悲痛欲绝 。正行走间,碰见一老者,童颜鹤发,身背葫芦,看老妇人十分伤心,急步上前问道:“老妇人哭送何人?”不料老妇人只管嚎天呼地,痛哭自己的,对老者看也不看,理也不理 。老者看那棺材,发现有血滴,忙安慰老妇人道:“老妇人不要难过,棺内人尚有救 。”老妇人听说棺内人有救,才半信半疑,停止了哭声,心想:事已如此,也只有这样了 。也许天可怜我,女儿有救 。于是边擦眼泪边说:“老者有所不知,小女难产,死去已有两天,救恐怕也晚了?”老妇人擦干泪眼,抬头一看,惊喜地喊到:“孙真人!?”老妇人以为自己眼花,又用袖子擦了擦眼睛,定神仔细一看,果然是孙真人,不觉大喜,忙叫忙叫抬棺木的:“快停,快停!”抬棺的人以为老人气糊涂了,传来喊话:“半路上不能停棺啊!”“停!停!我娃有救啦!孙真人来了!”听说孙真人来了,抬棺的人才停下来,将棺木缓缓落地 。有人小声嘟囔:“医生能治病,但治不了命 。谁再能没听说过能把死人治活 。”孙真人来到棺前,让打开棺盖一看,说:“好险啊,我若迟来一步,这母子二人可就真完了 。”随即拿出苗银针,找准穴位,扎进妇人身内,两指捻提转动 。众人围着棺木,噔大眼睛,摒住呼吸,盯着棺内妇人 。稍停,棺内便传出婴儿的啼哭,产妇的呻吟,众人才松了一口气 。老妇人连连叩头谢恩人 。孙真人一针救二命,刹时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京兆,传遍唐土 。从此,人们对孙思邈以药王相称.
虎守杏林
虎守杏林典故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精研医学并兼通佛典,被誉为“药王”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晚年曾云游于邱县 。观其景物优美,民风淳朴,遂留连忘返客寓郊寺,悬壶行医无欲求,施医无类,师承董奉为人治病不收钱,不受谢,惟望患者病愈后在寺旁植杏树三株,经年植杏树百亩,郁然成林,杏熟以杏易谷赈贫 。此间,有虎伏跪求医,孙思邈首创“虎撑”治愈金簪卡喉之疾,虎有灵性,不复危害人畜,感恩为其守护杏林并充当药王坐骑 。药王佩逝,虎绕寺哀啸三日,不知去向 。
答弟子问
一次,刘神威问了老师一个问题:中草药为何能医病,是什么原因?
孙思邈答道:“中草药之所以能治病,原理是以偏就偏 。由于各种药物不同的性:寒、热、温、凉;不同的味:酸苦甘辛咸;不同的升降浮沉的趋势;不同的归经,对于患病的机体,起到调节平衡的作用” 。
又一次,卢照邻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名医能治愈疑难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呢?”
孙思邈答道:“对天道变化了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参政于人事;对人体疾病了解透彻的人也必须根源于天道变化的规律 。天候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犹似轮转 。那么又是如何运转呢?天道之气和顺而为雨;愤怒起来便化为风;凝结而成霜雾;张扬发散就是彩虹 。这是天道规律,人也相对应于四肢五脏,昼行夜寝,呼吸精气,吐故纳新 。人身之气流注周身而成营气、卫气;彰显于志则显现于气色精神;发于外则为音声,这就是人身的自然规律 。阴阳之道,天人相应,人身的阴阳与自然界并没什么差别 。人身的阴阳失去常度时,人体气血上冲则发热;气血不通则生寒;气血蓄结生成瘤及赘物;气血下陷成痈疽;气血狂越奔腾就是气喘乏力;气血枯竭就会精神衰竭 。各种征候都显现在外,气血的变化也表现在形貌上,天地不也是如此吗?”
孙思邈的回答十分精彩,也足见其医学上的造诣颇深 。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养生十三法,又名聪明法是药王孙思邈提出的 。据说孙思邈幼时体弱多病,因而学医 。他发明了养生十三法后经常用此法锻炼,相传活到141岁才仙逝 。
具体内容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
目常运
(1)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 。
(2)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弱视 。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
推荐阅读
- 东北室外耐寒零下30度的花卉是什么?
- 鱼腥线真的能去腥吗? 去除鱼腥线和不去有区别吗?
- 生殖健康的内容包括什么
- PTSD的主要诊断标准是什么?
- 小暑时节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 肉包子馅的最佳配方
- 零下30度冻不死的花卉有哪些 零下30度冻不死的花卉
- 排骨怎么切小块 排骨怎么切
- 单位交的五险包含什么 单位入的五险包含什么
- 不折不挠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不折不挠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