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开学保健常识( 三 )


4 叮嘱孩子千万莫跟陌生人走 。万一与父母走失,应向周围的人求助,如带着孩子的母亲或警察叔叔 。
春节,是中国农历的岁首,也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过春节的习惯,大抵是从原始社会时代的"腊祭"演变而来的 。
我国古代群众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便用他们的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 。春节又叫"过年",俗称"年","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 。
"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到了农历腊月三十日,时针移过半夜十二点的时候,春节便降临了 。

按照我国农历,俗称年初一,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连续到岁首十五元宵节 。岁首初一前有祭祖、扫除腌臜 。
三十日要贴旧俗门上贴的神像、对联、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仪式;岁首初一,晚辈向尊长拜年,之后到亲朋家贺年 。亲朋初会时,说些 "发财"、"过年好生活小妙招"等话互相祝贺,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另外,各地除互相及门拜年,节日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
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大的状况空前,直到元宵节 。(岁首十五)过后,春节才算结束 。
春节传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肉畜危险人命 。
是以,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危险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讨乞的白叟,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情形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讨乞的白叟 。
祇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生活小常识大全白叟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白叟笑道:"婆婆若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 怪兽赶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力矍铄,气宇不凡,但仍然继续劝说,讨乞白叟笑而不语 。
婆婆无奈,祇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 怪兽闯进村 。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日差别: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亮 。"年" 怪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后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儿,"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了 。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祇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白叟在哈哈大笑 。
"年"大惊失容,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岁首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平安无恙十分惊奇 。
这时,老婆婆才突然觉悟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讨乞白叟的小学生生活小百科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祇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朋家贺喜问好 。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懂患了驱赶"年"怪兽的措施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使爆发爆竹、户户烛火通亮、守更待岁 。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贺喜问好 。这风尚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福”到的缘由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尚 。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照旧过去,都依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福 。
民间为了更卫生常识充分地表现这种向往和祝福,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节前人们就在门脸上贴上"福"字,路人一念 "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 。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灭口 。好心的马王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
马王后的意旨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 。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 。
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 。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全家抄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