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认识时间课前小知识( 五 )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 。”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九十九,这个比例也许是夸张了点,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动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而自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预习 。
其次,教师还应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教师既可以从理论方面给学生讲讲预习的好处,还可以在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向学生渗透预习的重要作用,并鼓励他们预习数学,逐渐让他们体会到预习习惯的形成对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
二、激发兴趣,乐于预习 。《课程标准》指出:#8218;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
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对学习的欲望 。#8219;预习这项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它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 。
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⑴、在预习活动中引入#8218;竞争意识#8219; 。
比如每周开展一次评比活动,评选出几名#8218;预习小能手#8219;(或者#8218;预习小明星#8219;) 。还可以让预习得特别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当小老师,组织全班的汇报交活动 。
这样,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就会反思自己的预习方法,取长补短,提高预习能力;另外,学生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了预习的兴趣 。⑵、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 。
比如,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就说:#8218;我看谁是预习的小能手(或者‘小明星’)!#8219;检查预习效果时,发现预习得好的学生就在预习本上为他批注:#8218;你真是个会动脑筋的好孩子!#8219;#8218;预习得很成功,继续努力!#8219;如果发现学生有进步也要及时表扬,比如,#8218;预习得真仔细!再多动一下脑筋,你都能当小老师了!#8219;#8218;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能行!#8219;等等 。另外,还可以让预习得好的同学在台体验上展示自己的预习作业,并把预习的方法讲给同学们听 。
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树立起自信 。⑶、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 。
对于预习得较好的或者预习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如:奖给他们#8218;智慧星#8219;,累积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发给他们一些奖品 。
三、授之以渔,学会预习 1、合理安排预习内容 。学生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教师要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
这对教师要求比较高,除了要分析自己学生的学情,还要结合教材特点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价值,又有吸引力,并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预习兴趣的预习内容 。最重要的是所布置的内容要有层次性,要让学生通过预习、思考,解决 三个层次的问题:学困生只要通过仔细阅读知道下一课我们学习什么,大概是怎样的就可以了;大多数中等生就应该在这个层次上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 。
而优等生应在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思考还可以怎么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如:《长方形周长》的预习内容安排:①、说说长方形的特点和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 。
②至少掌握一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③长方形的周长有几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最简便?学困生只要求完成①题就行,中等生完成①②题就可以了,而第③题更高一个层次,主要是为学优生准备的 。
2、选择恰当的预习方法 。由于学生年龄小,获取知识的经验不足,对其 。
不知道上了没?百度文库里有,注册下载即可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昌乐小学 麦颖秀
(此课例在广东省生本教育研讨会交流观摩)
教学目的:
1、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间的进率,能够准确读出表盘上的时刻 。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时钟
教学过程:
教师的“导”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
放两段音乐(急噪、抒情)但长短一样 。
“感觉上这两段音乐那段长些?可以用什么来衡量呢?(时间)我们要首先学会看(钟表)
“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
二、请学生介绍钟面的知识,并做适当的板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