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帐对孩子的祸害图片 手帐对孩子的祸害

家长可能都会认为小孩子玩这些都是危害到小孩子 。但是家长们不妨换个角度考虑问题 , 小孩子们现在都不会像以前旧社会的人那样写日记了 , 现在随着网络技术的先进 , 小孩子都学会了手机上网 , 而恰巧一些孩子从网上学到了一些记录身边事物的方法 , 这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前些年兴起的手账热潮 , 带了多少人“入坑”?有人觉得是真的“坑” , 有人觉得是如获至宝 。但没有玩过手账的人 , 又如何去判断呢?最近读了一本手账博主写的书 , 说真的很适合手账新手 , 当然对于圈内老玩家来说也是有启发的 。不如翻翻看?
《今天也要好好写手账啊》这本书是一位知名手账博主不是闷 , 分享7年来积累的独家手账秘籍 。从书本结构上是分上下两篇 , 谈不上逻辑很清楚的感觉 , 但也可以简单总结一下 。上篇手账即人生 , 主要解决几个大问题:
(一)光靠手账变成“效率达人”?
开篇提了出的观点是人们喜欢讨论的问题:“手账会不会和时间管理有关系 , 到底会不会变成效率达人?”这个问题 , 把我也看笑了 , 如果光靠手账就能变身效率达人 , 会不会太容易了点?
作者的观点也是认为只靠手账还是不太可能成为效率达人的 , 但能起到辅助作用 。有个很好的比喻 , 手账像一面镜子 , 能够通过手账照见自己的生活中的某一面 。如果人们愿意真实记录 , 也能能看到时间花到哪儿去了 。
(二)写手帐 , 贵不贵?
写手帐贵不贵?这一听就是圈外人的问题 。我没办法一句话回答你贵不贵 , 如果你入了手账圈 , 很快就会明白了 。从一开始“不贵”到“贵”到“不贵”到“贵” , 是不是有点那个循环味道!
那怎么理解前我说的那个从一开始“不贵”?因为一开始就是本子和笔 , 你觉得就能写手账了 。但这个阶段你很快会发现自己不满足 , 想要写得更好看 。

最初开始“贵”是发现手账达人的分享好好看 , 于是就开启了“同款买买买” , 买手账本买胶带买印章买印泥买贴纸买笔买便签纸 , 从文具店的大众品牌到台产、日产、欧美品牌 , 逐渐越来越“贵” 。
当你试了很多装备 , 也投入很多之后 , 你会突然意识到 , 有些是“坑” , 有些可能不适合自己 。随着你的经验值越来越高 , 就越来越懂得什么手账工具更适合自己 , 你不再盲目的买 , 甚至开始去“某鱼”出坑一些 , 圈内人称“回血” 。这时候你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 , 于是基本进入“不贵”或者“不太贵”的状态 。
那最后的那个“贵” , 就是作者那个观点了:最费钱的部分 , 是“写” 。写的过程 , 时间无价 , 记录的时间最后也会变成珍贵的记忆 。
最后想说 , 投入多少钱是自己的选择 。你不一定非要和别人一样 , 找到自己的风格才是重要的 。
(三)“电子手账”好不好用?
前面说写手帐花多少钱的问题 , 那主要讨论的是纸本手账 。你可能会问:“如果用电子手账是不是就省钱多了?”
是的 , 电子手账成本可要低多了 , 而且还不只这一个优势!
作者总结的电子手账的优势:

(1)图片的使用很便捷(免费和海量的互联网素材)
(2)可以随时随地写手账(手机 , 平板 , 比起本子和那些其他装备来说简单又方便携带)
(3)再也不怕写错字了(换字体还能更好看 , 换颜色 , 随便改)
(4)投入成本是一次性的(买个APP , 作者推荐的是GOODNOTES)
(5)可以多端同步(随时调出来也很方便)
当然作者还总结了电子手账的劣势:
(1)需要充电 , 如果没电或者电量不足很麻烦
(2)操作有逻辑 , 有时候会没那么顺手
(3)电子屏幕容易让人分心(这里我补充 , 觉得可能还会比较伤眼吧 , 长时间写的话)
(4)有数据丢失的风险 , 有时候还会卡顿
(5)手写体验无法与纸本手账相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