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第10章读后感 《童年》小说读后感10篇( 二 )


光阴似箭 , 日月如梭 。童年的时光很短暂 , 很短暂 。但这些时光很重要 , 很有意义 。现在 , 就让我们把有限的童年时光 , 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成长中去吧!

《童年》小说读后感篇4
《童年》是俄国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之一 , 书中描述了高尔基三岁时因父亲去世而与母亲寄居在外祖父家的悲惨生活 。
外祖父及舅舅们对他们母子二人并不友善 , 高尔基的母亲甚至不堪忍受这样的生活而抛下高尔基离家出走 , 虽然最后还是回来了 , 但没过多久就离开人世 , 让高尔基真正成为了孤儿 。高尔基的外祖父因为家庭的破落而变得怨天尤人 , 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拿高尔基出气 , 甚至有一次把高尔基揍得失去知觉 。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 , 高尔基没有自暴自弃 , 心中依然坚信人世间有“真、善、美” , 比如他的外祖母 , 就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 。尽管外祖母受尽丈夫的殴打 , 经历了失去儿子的痛苦 , 她依然对生活抱有希望 , 并且百般呵护高尔基 。外祖母告诉高尔基上帝是仁慈的 , 他会帮助任何人 。高尔基平时就有意识地远离外祖父、舅舅、表哥等这些只会带来负能量的人 , 而更多接触善良的外祖母、老工人格利高力、乐观向上的小茨冈以及有很多书的“好事情” 。高尔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朋友就是书籍 , 因此当他成名时才会说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样的话 。就这样 , 高尔基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环境中挣扎着 , 不自暴自弃 , 靠着心中坚定的信念 , 追求着自己向往的生活 , 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 。
在《童年》这部书里 , 高尔基毫不掩饰丑恶对心灵的冲击 , 读完这本书后我心里感觉很压抑 , 但又为高尔基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所感动 , 这正是我们现在缺乏的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 缺乏的一种在逆境中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 缺乏的一种相信世间自有真善美的精神 。把我们现在的生活和高尔基的童年相比 , 简直就有云泥之别 , 在我们这样天堂般的生活环境中 , 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呢?
《童年》小说读后感篇5
这个暑假 , 我又一次翻开了高尔基的《童年》 。
这本书我很早就看过 , 但还是被它朴实无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 。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 它真实地记录了高尔基苦难的童年 , 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讲述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时 , 作者冷静的回眸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场景 。那些个性迥异的普通人 , 也带给我极大的反思 。
比如那个总替阿廖沙挡鞭子的茨冈 , 在一次偷东西后 , 没得到及时的制止 , 居然还受到鼓励 , 逐渐变本加厉 。他原本像一张白纸 , 却因为人们的贪心而有了一个污点 。还有阿廖沙的继父 , 虽然书中描写的笔墨不多 , 但还是可以看出他贪婪的本质 。
最令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外婆 。她爱亲人 , 爱邻居 , 爱宠物 , 爱所有的一切 。她心甘情愿 , 毫无怨言地让一切都由自己承担 , 为别人排忧解难 。她像一位圣洁的天使 , 把爱和无私奉献给每个人 。作坊起火时 , 所有人都惊慌失措 , 手忙脚乱地盲目地救火 , 只有她镇定自若 , 冲进火海 , 抢出一桶硫酸盐 。虽然她有些对上帝盲目迷信 , 对恶人顺从忍耐 , 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善良的本质 。
《童年》中还有令人过目不忘的语句 。比如:“听取别人的意见很重要 , 但做什么事还要自己决定!”“死 , 并非什么难事 , 你要坚持活下去!”还有 , 在最后 , 外公对阿廖沙说的话:“你到人间去吧……”这句话自然过渡到了第二部《在人间》 , 是结束 , 亦是开始 。

童年和整个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被视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成果 , 它们像一杯香茗 , 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 源远流长……
《童年》小说读后感篇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