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表达交流、归纳概括→分析资料、讨论探究→运用知识、关注社会→畅谈收获、自我总结→拓展延伸、巩固升华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首先播放“非典”纪实影片来导入新课(播放);影片里紧张、恐慌的场面,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竟有如此严重!能用什么办法来遏制它的传染和流行呢?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以下新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
2、表达交流、归纳概括: 学生交流课前完成教材表格的情况,并说出这些疾病哪些是传染的?判断“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依据是什么?二者病因有何不同?使学生概括病原体和传染病的概念 。接着展示几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病原体能引起哪些传染病?进而归纳出传染病的三种类型(即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 。
3、分析资料、讨论探究: 学生了解传染病的概念之后,急切想知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染的?把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分析教材69页有关流感、肝炎的资料,来讨论探究:传染病流行时,从病原体到患者要经过哪些环节?这是本节课重点内容 。在此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讨论分析时间,并深入到学生当中与他们一起讨论。
为了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了解流感是如何传染的,给学生播放动画(课件),最后通过班级交流探究结果,由学生概括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学生在回答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鼓励、点拨、补充 。
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还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吗?如何针对这三个环节来预防传染病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些常见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在老师的点拨提示下,归纳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并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常见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措施(如:麻疹、乙脑,要预防接种,以保护易感人群为主;肝炎、淋病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 。)使学生明白,预防传染病,要做到综合与重点措施相结合 。
4、运用知识、关注社会: 近年来我国的传染病流行形势极其严峻,如“非典”、禽流感等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⑴ 禽流感:简单介绍禽流感,(因近期流行,学生很熟悉)让学生说出防治方法 。
然后再出示相关防治图片 。⑵ “非典”: “非典”曾给人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查阅的资料,分析“非典”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
要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⑶ 艾滋病: 艾滋病做为世纪顽症,因为其传播途径较为复杂,,目前科学界对它也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它对人类危害极其严重 。
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引起了我国和世界的高度关注 。因此给学生普及艾滋病的知识十分必要 。
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首先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
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十分全面,接下来 。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懂得有关传染病的常识和预防措施 。
2、培养幼儿预防传染病,增进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
活动准备:
1、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
2、一些有关于传染病的图片 。
3、红眼咪咪的故事 。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引出活动 。
师:今天钟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请你们认真听,听完了故事,我还要你们来回答我的小问题呢?
1、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
2、讲完故事后提问:
师:故事讲完了,那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为什么咪咪会的红眼病呢?那为什么咪咪妈妈的眼睛也红了呢?
教师小结:原来咪咪的眼睛进沙子了,他用脏脏的小手去揉眼睛了结果眼睛发炎了,变红了,得了红眼病,红眼病是一种很强的传染病,所以红眼病传染给了妈妈!
3、引导幼儿讨论避免传染病的方法 。
师:红眼病会传染给别人,那我们要怎么样预防自己不得红眼病呢?
教师小结:我们要记住不要用脏的小手去揉眼睛,用干净的毛巾去擦 。如果得了红眼病,应在家休息,避免和别人接触,等病好了才能上幼儿园 。得了红眼病后要及时到医院治疗,点眼药水,用干净的手帕擦眼泪,不到公共场所去 。
推荐阅读
- 中班春季传染病安全教育教案 中班防春季传染病安全小知识
- 秋季传染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 常识教案秋季传染病预防
- 春季幼儿预防传染病常识 幼儿预防传染病常识
- 小学生传染病预防常识 幼儿传染病预防常识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颈椎病的最好锻炼方法 颈椎病的最好锻炼方法有哪些
- 艾滋病红点都长在哪里
- 拙病的读音 拙病的读音是
- 妊娠糖尿病的诊断 妊娠糖尿病诊断方法
- 有关学习的名言 有关病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