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罗曼·罗兰、卢梭、福楼拜、赫尔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托斯妥耶夫斯基都是巴金崇敬的大师,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也对他“人类至上”的观点有深刻的影响 。而古典的唯美的传统流派不为巴金所好,甚至被他扬弃 。
原因都在于他创作时代内心涌荡着反抗的激流,如他自述:“我现在的信条是,爱那需要爱的,恨那摧残爱的 。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 。
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
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这一教改的途径 。
下面我就从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走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误区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一方面包括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室,也就是“学生的家” 。
另一方面包括心理环境,主要指师生关系 。1、语文教学生活化物质环境的构建主要是指各种布置要洋溢着知识的气息和浓浓的童趣 。
比如说,随着季节的变化,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把教室分别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灿烂 ”、“金秋丰收”、“冬日浪漫”等等不同的风格,可以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增添很多乐趣 。此外,教室里还可以根据本地的特产和本班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辟养植角、探索角、科技角、图书角、知心信箱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帮助……一个课堂就是一所浓缩的学校,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 。
学生在这个课堂里,开展的不仅仅是语文学习,学到的也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技能,还有探索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滋养 。学生也不仅仅是以“学生”的身份出现,他同时还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是充满个性和灵气的鲜活的生命 。
这样,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才会有强有力的生命支柱和不竭的生命活力 。2、生活化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要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构建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前提 。
一是教师要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 。一个具有良好外在形象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总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别人总喜欢接近他,愿意同他交往 。
教师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
语言上,做到谈吐文雅,幽默风趣,感情真挚,条理性强;行为上,要举止端庄,表情丰富,富有感染力 。在装扮上,要大方得体,恰如其分 。
有良好外在形象的教师容易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身边 。二是要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 。
要蹲下来看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习惯,并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要多与学生交流,融入到他们的世界中,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正公平,尤其要善待后进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能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课堂才会成为师生共同生活的家园,共同成长的乐园 。
二、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来自于生活 。教学时,我们应做到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与升华 。
1、抓住“联系点” 。抓住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设置情景,使学生、生活与文本零距离地对话,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自觉地在生活中理解文本,并超越文本,用文本表现生活 。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时,正是隆冬时节,树木都要剪枝 。教师可结合校园里花木果树的修剪来学习课文,从中学到剪枝的学问,获取种植的技能 。
再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 。2、找准“冲突点” 。
抓住文中人物思想发生碰撞点,设置争议,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道理 。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围绕“放”与“不放”,师生分别扮演父子俩,结合日常生活,展开心灵对话 。
通过几番辩论,“儿子”明白了遵守规定讲诚信的重要性,心悦诚服又满含遗憾地放掉了那条大大的鲈鱼 。3、诠释“困惑点” 。
推荐阅读
- 小学生语文文学常识常考100题 小学生语文文学常识
- 大学语文常识知识点 大学语文常识知识
- 语文常识积累小学 语文常识梳理小学
- 红酒小知识简短 红酒饮用小知识
- 医学小知识普及 红酒医学小知识
- 香槟小知识
- 红酒有趣的小知识 关于红酒的小知识
- 红酒小常识发朋友圈 红酒小常识
- 红酒小常识发朋友圈 红酒的小常识
- 葡萄酒知识测试题 葡萄酒知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