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中学2022高考成绩 深圳福田中学( 二 )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的改造,让周红玫看到了进行新校园行动的迫切 。红岭实验小学的容积率超过3.0,在同样的用地条件下,它的总建筑面积是传统学校的3-4倍,达到设计规范控制的2倍 。
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审批红岭实验小学的初始报建方案时,出于建筑学专业的敏感,很快意识到在学位压力和现行规范的双重制约下,这一量变引发的高密度改造热潮即将在城市中心催生又一批平庸和低品质的校园,而更尖锐的矛盾则来自于我们与教育部门申报的规划指标的冲突 。”
福田中学用地面积41461平,规划建筑面积达到了89000平,容积率达2.4 。这里面新增加的规划面积,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增建体育场馆 。

一般的学校密度容积率为1.0 。
福田中学密度容积率为2.4 。
“过去我们的体育场地只有几千平,在新规划里,我们设想是把它增加到过万平,400米的国际赛场标准不能改变,这是我们对设计方案的硬约束条件” 。
福田中学的运动场曾跑出过两个飞人,梁劲生、莫有雪都是从这里起跑的国家短跑运动员 。
把难题抛给建筑师之前,福田中学在立项调研过程中,提出了超越红线的畅想 。
福田中学西侧马路对面,是一个中心公园 。“我们曾经提出过,把运动场建在公园里,上课时学生到公园里上课,不上课就全开放给社区居民使用 。还想过把运动场抬高,建到学校和公园中间隔着的福田路上方,作为学校和公园的空中联合体,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利用城市空间,也是考虑到未来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共建共享 。”
但这些想法都被否决,尽管如此,它们还是被列进了调研报告提供给参赛建筑师 。
陈忱重翻这些方案仍有点激动,虽然红线无法逾越,但至少他们敢想 。
“这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大多数城市,规划建设大家都会恪守在红线内,甚至恨不得比红线划定的范围再小一点,只管好自己的地块,但在福田中学的项目,从一开始各个相关方就带着头看向红线以外,我觉得这很有前瞻性 。”
无法突破的红线与创新探索的思维,共同杂糅根植在新校园行动中,各方期待着建筑师以专业和大胆的想象力来破局 。

陈忱重翻这些方案仍有点激动,虽然红线无法逾越,但至少他们敢想 。摄影|邵欣

操场、环廊与池鹭
福田中学的布局很像一个大碗,东侧被周边建筑围得密不透风,只有对着中心公园的这一侧,是可以喘气、开口的 。学校操场如何摆放,成为陈忱团队解题的第一步 。

改造前的福田中学 。
中小学校规范规定了学校的操场只能是南北走向,如果做成东西布置,百米冲刺时可能就会受到西晒影响 。
但福田中学操场如果南北走向,最大的难题是入口狭长,开在路边也会经常造成城市道路拥堵 。
“画来画去,要么是组团式,要么是鱼骨式,都不太对 。”赛程过去了四分之一,陈忱团队绘制了十多个方案草图,但就是没有一个令人满意 。
陈忱突然想起,之前参与设计的一个上海学校场地有偏转角度,福田中学的操场能不能也偏转一个小角度?陈忱立马翻了规范,发现操场允许有一定角度的偏转 。
偏转15度,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这个不大的角度,为福田中学与社区共享校园的设想,预留出现实的实现空间,王德久很欣赏这个偏转角的设计,“看到了年轻设计师思维的灵活 。”

偏转15度的操场 。
参赛设计师都把精力放在操场上,有的上天有的入地,王德久比较着大开大合的方案,把操场放到整个学校顶层的‘天空之城’,看起来很大气,但实际使用中,3000名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直上直下的瞬时压力很大,只靠电梯高峰期恐怕不够 。
陈忱团队把操场放在了中间,操场从地面抬高10米,底下放篮球场、游泳馆、羽毛球馆;10层高的教学楼,则设置了中层环廊,这成为了优选解决方案 。
原本高层被切分成上下摞着的两个多层,中层环廊无论往上往下,高度减半,高层压力也消解很多 。

贯穿校园的环廊 。
王德久特别喜欢这条贯穿校园的环廊,“这个环带来太多丰富想象了,能不能利用起来做实验室,设置学生的讨论空间?”

以前走廊的模样 。
设计后走廊的模样 。
他很注重为学生创造社交空间,认为学习不仅是在课堂、在书本,更应该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流 。
“现在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有社交恐惧症或者社交障碍症,不愿意打开自己,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过去我们把孩子局限在某一个空间,他们缺乏对外的讨论交流,不去给他们创造这样的空间、机会,客观上就造成了我们的学生缺乏表现力、社交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