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新课标

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新课标,方便大家学习 。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新课标篇1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电能输送的过程 。
2.知道高压输电的道理 。
3.培养学生把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把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三、教学难点:传输电路中电功率转化及电损耗的计算 。
四、教学方法:讨论,讲解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和发电机,通过发电机我们可以大量地生产电能 。比如,葛洲坝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271.5万千瓦,这么多的电能当然要输送到用电的地方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输送电能的有关知识 。
(二)进行新课
1.输送电能的过程
提问:发电站发出的电能是怎样输送到远方的呢?如:葛洲坝电站发出的电是怎样输到武汉、上海等地的呢?很多学生凭生活经验能回答:是通过电线输送的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以回答:是通过架设很高的、很粗的高压电线输送的 。
出示:电能输送挂图,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作介绍 。
2.远距离输电为什么要用高电压?

提问: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电压呢?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师说:这个实际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 。
板书:(高压输电的道理)
分析讨论的思路是:输电导线(电阻)发热损失电能减小损失
讲解:输电要用导线,导线当然有电阻,如果导线很短,电阻很小可忽略,而远距离输电时,导线很长,电阻大不能忽略 。列举课本上的一组数据 。电流通过很长的导线要发出大量的热,请学生计算: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的高压输电线电阻约400欧,如果输电线的电流是1安,每秒钟导线发热多少?学生计算之后,教师讲述:这些热都散失到大气中,白白损失了电能 。所以,输电时,必须要尽量减小导线发热损失 。
提问:如何减小导线发热呢?
分析:由焦耳定律q=i2rt,减小发热q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减小输电时间t,二是减小输电线电阻r,三是减小输电电流i 。
提问:第一种方法等于停电,没有实际价值 。第二种方法从材料、长度、粗细三方面来说都有实际困难 。适用的超导材料还没有研究出来 。排除了前面两种方法,就只能考虑第三种方法了 。从焦耳定律公式可以看出 。第三种办法是很有效的:电流减小一半,损失的电能就降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通过后面的学习,我们将会看到这种办法也是可行的 。
板书结论:(a:要减小电能的损失,必须减小输电电流 。)
讲解:另一方面,输电就是要输送电能,输送的功率必须足够大,才有实际意义 。
板书:(b:输电功率必须足够大 。)
提问:怎样才能满足上述两个要求呢?

分析:根据公式p=ui,要使输电电流i减小,而输送功率p不变(足够大),就必须提高输电电压u 。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新课标篇2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 。(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 。(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