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沈括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文章插图
沈括
中文名称: 沈括
又名: 字存中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宋代
民族: 汉族
生 卒 年: 约1033~1097
相关事件: 宋夏永乐城之战
相关人物: 徐禧
生平简介
沈括(约1033~1097),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 。字存中 。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至和元年(1054) , 沈括以父荫入仕,任海州沭阳县(今属江苏)主簿 。修筑渠堰,开发农田,颇有政绩 。嘉□六年(1061),兄沈扶受命往江南芜湖视察废秦家圩,沈括力赞沈扶,修复旧圩,易名万春圩,辟田千余顷 。嘉□八年,登进士第,次年,任扬州司理参军 。治平三年(1066),入京编校昭文馆书籍 。
熙宁年间(1068~1077),宋神宗赵顼用王安石为相,锐意改革,沈括也参与了当时的许多活动 。熙宁四年十一月,迁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公事 。次年,兼提举司天监 。他首革弊政 , 罢斥不学无术之徒 , 起用布衣盲人卫朴修订新历 。后制成新浑仪、浮漏,修成《熙宁奉元历》 , 受到迁官嘉奖 。是年九月,又奉命督浚汴河水道,用先进方法测量了汴道地形 。六年三月,迁集贤校理 。五月 , 参与详定三司令□ 。六月 , 出使两浙路 , 相度农田、水利、差役等事,并兼察访 。募饥民兴修水利,上言罢免两浙岁额外预买□绢十二万匹 。七年三月,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 。七月,迁右正言;擢知制诰,兼通进银台词 。九月,兼判军器监 。八年夏 , 辽人意欲侵占宋朝河东路沿边土地,引起边界纠纷 。沈括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奉使交涉 。他事先在枢密院详阅档案,弄清了宋辽双方以前议定疆界在古长城的事实 。到辽廷后,据理力争,先后六次辩论,辽人不能屈,获成而还 。他在出使途中绘记了辽国山川险阻及风俗人情 , 成《使虏图抄》,上于朝廷 。不久受命权发遣三司使,主持中央财政工作 。九年十二月,迁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十年七月,受劾贬官,以集贤院学士出知宣州(今安徽宣城) 。元丰三年(1080)六月,再次受宋廷重用,知延州(今陕西延安) , 兼□延路经略安抚使,成为边防帅臣,积极练兵备战 。四年,西夏太后梁氏专政,宋朝乘机发兵大举进攻,败于西平府(今宁夏灵武西南)城下 。西平府之役后,□延路军兵在沈括指挥下先后攻占了细浮图等诸寨 。为了进一步遏制西夏 , 沈括等人提出了在横山一带修筑城堡的战略方针,被宋神宗采纳 。五年八月,给事中徐禧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北)遭西夏围攻,全军覆没 。沈括因此责授均州团练副使,随州(今湖北随县)安置,自此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
元丰八年,宋哲宗即位大赦,沈括改授秀州(今浙江嘉兴)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二年(1087),他完成了在熙宁九年即已奉命编绘的“天下郡县图” 。全图包括大小总图各一幅,分路图十八幅,定名为《守令图》,于次年投进 。后来,宋廷给了他一个左朝散郎、守光禄少卿、分司南京的虚衔,准其任便居住 。沈括便移居到润州(今江苏镇江),将他以前购置的园地,加以经营,名为“梦溪园” , 在此隐居八年后去世 。其间 , 写成了他的科学名著《梦溪笔谈》 , 以及农学著作《梦溪忘怀录》(已佚)、医学著作《良方》等 。沈括所著诗文,在南宋时经编成《长兴集》四十一卷,今残存十九卷 。
沈括资质聪颖,勤于思考,见多识广,能够向各行各业能者学习,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医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和贡献,在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也有相当的成就 。例如他在数学方面首创的隙积术和会圆术,提出了高阶级差求数和公式及求弧长的近似公式 。他提倡科学的十二气历,意识到石油的价值,表明了他卓越的科学见识 。他的调查、观测、科学实验等方法,在当时也十分先进 。北宋时期许多科学发明 , 例如活字印刷、指南针应用等技术,都借助沈括的记载而得以流传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期,而沈括则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此外 , 沈括在文学、音乐、艺术、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 。
【沈括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为了纪念这位世界闻名的中国古代科学家,1979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在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编号2027)命名为沈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