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国殇墓园里 , 31米高的小团坡上,像整齐的士兵一般排列的烈士墓碑 。坡顶为远征军阵亡将士纪念塔 。
八年抗战中,腾冲是中国军队从驻有重兵的日军手中夺回来的第一个县城 。
腾冲平原,状如盆地,四面环山,历来有“四凤求凰”之说 。城南约2000米有来凤山 , 向西三四千米为宝凤山,向北约4000米为蜚凤山,向东北约2000米为飞凤山 。对兵家而言,最重要的是南侧的来凤山,站在来凤山顶可俯瞰腾冲全城 。此外,在城西不远处有大盈江流过 , 城东北有饮马水河环绕 。
为夺回腾冲 , 远征军付出了巨大代价 。据一位远征军老兵回忆 , 激战后的腾冲,找不出一栋能躲风避雨的房屋,寻不到一片没有弹孔的树叶,可谓“焦土抗战” 。
如今,当年的古城早已不复存在 , 新建的城楼和牌坊远不及旧物厚重 。唯有国殇墓园中 , 忠烈祠后,那31米高的小团坡上,像整齐的士兵一般排列着的3346块墓碑,向世人昭示曾经的战火硝烟 。在那里长眠的,是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热血男儿 。
在国殇墓园和滇西抗战纪念馆中间,竖有一面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全长133米,墙上刻着十万余个名字,包括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等 。据说,随着知晓名录墙的人越来越多,名单还在加长 。
历史的画卷犹如这不断绵延的名单,铺展在世人面前 。抚摸那一个个石刻的名字,仿佛看见70年前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场景 。回望历史,铭记英烈,无疑是我们祭奠和感恩先辈们必要的方式 。
口述历史
1944年7月,远征军兵临腾冲城下 。欲夺回腾冲 , 必先占领腾冲县城四周的四座山 , 尤以紧邻城南的来凤山为要 。
7月25日 , 新任第54军军长阙汉骞率54军进攻来凤山 。阙汉骞决定先用炮火袭击和飞机轰炸摧毁日军火力点 , 再发起冲锋 。于是,第14航空队出动57架战斗机、轰炸机向来凤山上日军的火力碉堡进行扫射轰炸,炮兵则以猛烈的炮火进行轰击,突击队用火焰喷射器逐个碉堡地喷射 。仅仅2天半,来凤山就落入远征军之手 。
日军龟缩进腾冲城后,四里八乡的各族民众纷纷登上来凤山 , 或观战 , 或送沙包弹药 。预备2师第4团特务排长王希孔说,当地民众还送白米饭,饭头上还有辣豆豉 。士兵们议论说,在别处打仗饿饭,在这打仗老百姓送饭吃,打死也甘愿,死了也成一个饱死鬼 。有老兵说,抗战打到现在,这种景象好像只有1937年上海的“八一三”抗战才有 。
李会映:当兵的死在战?。?值!
1942年4月,我应征入伍,参加新兵演练 。听说日本人要来腾冲,我在的游击队撤到江东山,躲了一阵子 。8月折回来,在桥头村又训练了2个月,后来正式入编 。打腾冲的时候,属预备2师4团1营2连1排 。
【抗战十万将士浴火夺回腾冲 民众自发送白米饭】腾冲城墙高约8米,宽约6米 。城墙四面正中 , 各有一座高13米的城门 。日军在腾冲的城墙上构筑了坚固的堡垒,一开始,美军用飞机轰炸县城,但航空炸弹落到城墙上后,立即弹开,在十多米外爆炸,对城墙及堡垒毫发无损 。因为腾冲古城是明朝正统十年(1445年)南征麓川期间动用15000名将士耗时3年筑成的 。城墙根以我们这儿的火山条石、上面加砖砌成,根本炸不动 。
一开始,我们的部队搭着梯子登城 , 还带着手榴弹,但鬼子在城堡里射击,弹如雨下 。爬上去的将士和手榴弹一起落在地上 , 反而炸了自己人,城头“血流成沟” 。
后来 , 美国人终于想出了好办法:在炸弹上扎钢筋 。8月初,大批飞机出动,扎上钢筋的航空炸弹“指哪炸哪”,摧毁了部分的城墙 。我们步兵也乘势发起全面进攻,突入城内 。听说,在城里的白刃战 , 108团2营500多人都牺牲了 。
再后来,我们在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南角挖隧道、炸城墙 。有一天,出动的大飞机炸塌了日军地下指挥部,包括日本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在内的几十名官兵全闷死在指挥部里 。
城隍庙快要攻下来的时候,我们沿着东城墙去侦察,发现了鬼子的暗堡,立即用火箭筒把暗堡掀了 。攻进去一看,有3个朝鲜婆子躺在里面 。原来,这3个朝鲜籍慰安妇,已经被日本兵灭口了,将她们的肚子都剖开了,肠子也露了出来 。
还有一次,我们部队在一个院子里遇到了小鬼子 。那个日本兵躲在土墙后面放冷枪,子弹从后脑勺穿进一名姓金的排长头部,当场就没命了 。小鬼子还想用另一只手扔手榴弹 。我就先开一枪,打断他拿手榴弹的手 。他不投降,我就再发一枪,把他也打死了 。
年轻的时候,枪法好 。训练时 , 要背口诀:“看见目标,将枪举起,枪面要正 , 左前臂垂直,右手紧握枪把,闭左眼开右眼 , 瞄准,停止呼吸 , 击发!”
打战是苦 , 但我决不当逃兵!部队里有三类格杀勿论:临阵退缩,杀;临阵招妻,杀;开棺捡末,杀 。当兵的要不死在战场上,就死得不明不白 。在战场上死了,那是为国捐躯 , 死也值!
许本祯:守机场也是打鬼子
1942年,日本人占领腾冲以后,烧杀抢掠,惨绝人寰,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留下很深的烙印 。古话讲:“国难当头,匹夫有责 。”我爸爸不让我去当兵,我就偷偷跑去当兵 。那时候 , 热血青年,又读过一点书 , 进入了滇西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学习 。
推荐阅读
- 滇缅抗战史专家戈叔亚:远征军历史的大门将永远关闭
- 房产中介公司收多人十万诚意金后疑跑路,法人代表:我只是个外卖员
- 十万元能装修120平方米的房子吗视频 十万元能装修120平方米的房子吗
- 关于湖州南浔十万人家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简述 湖州南浔十万人家丝绸科技有限公司
- 十万级无尘车间的标准
- 抗战胜利日是哪天?
- 十万大写 十万大写后加零吗
- 将军百战死
- 抗战穿越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抗战穿越小说排行榜出炉
- 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水能灭火内容 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水能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