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问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 。望海潮的解析,望海潮赏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望海潮 ·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
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3、云树绕堤沙 。
4、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5、市列珠玑 , 户盈罗绮,竞豪奢 。
6、重湖叠巘清嘉 。
7、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8、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
9、千骑拥高牙 。
10、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
11、异日图将好景 , 归去凤池夸 。
12、 【赏析一】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 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
13、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
14、开头三句,入手擒题 , 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
15、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16、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
17、钱塘,即杭州 。
18、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
19、其中“形胜”、“繁华”四字 , 为点睛之笔 。
20、自“烟柳”以下 , 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
21、“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
22、“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
23、“参差”为大约之义 。
24、“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
25、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
26、“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
27、“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
28、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
29、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
30、“市列”三句 , 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
31、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
32、“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
33、下片重点描写西湖 。
34、西湖,蓄洁停沉 , 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 。
35、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 。
36、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
37、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 , 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 。
38、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 。
39、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 。
40、“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
4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 , 情韵亦自悠扬 。
42、“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
43、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 , “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
44、“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 , 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
45、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 。
46、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 。
47、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
48、“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49、”是这首词的结束语 。
50、凤池 , 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 。
51、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 。
52、“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 。
53、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 , 献与朝廷 , 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
54、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 , 烘托出西湖之美 。
55、《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 。
56、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
57、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
58、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 , 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
59、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
60、 【赏析二】《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
61、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 。
62、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
6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 , 直起直落 。
64、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 , 力量非凡 。
65、“东南”,就方向言;“三吴” , 就地点言 。
66、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 。
67、”“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
68、接下来 , 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
69、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 。
70、“烟柳画桥 ,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71、”远望去 ,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 , 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 。
72、这一处人烟阜盛 , 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 , 檐牙错落;走近了看 , 微风过处 , 千门万户帘幕轻摆 , 显得怡然安详 , 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
73、“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 , “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
74、“云树绕堤沙 ,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75、”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 。
76、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 , 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 。
77、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 , 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 。
78、“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望海潮赏析 望海潮的解析】79、”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 。
80、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 。
81、“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
82、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 。
83、“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84、”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
85、“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
86、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 , 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
87、“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 。
88、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 , 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 。
89、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 , 天香云外飘 。
90、”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 。
91、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
9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 。
93、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
94、“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
95、“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 。
96、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
97、“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 吟赏烟霞 。
98、”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 。
99、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 。
100、“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101、”至此 , 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 。
102、“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 。
103、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 , 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ń旁疲?。
以上就是【望海潮的解析,望海潮赏析】相关内容 。
推荐阅读
- 被解救的姜戈影评 被解救的姜戈影评赏析
- 葡萄月令赏析 葡萄月令中的修辞和语言特点
- 登飞来峰鉴赏50字 登飞来峰赏析100字
- 忆昔去年春 忆昔去年春全诗的赏析
- 望天田属于耕地吗,望天田和旱地的区别
- 孔雀之冬舞蹈赏析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哲理
- 关于潜望式镜头简述 潜望式镜头
- 给对象说的暖心话
- 梦见罗汉树 梦见罗望子树、罗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