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怎么办 焦虑的自我治疗( 二 )


敦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内啡肽的分泌,增加愉悦感,另外,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氧含量,消除大脑疲劳 。 游泳、打羽毛球、踢足球、打篮球、跳绳均可 。 体育锻炼可以消除紧张和疲劳,提高孩子对紧张情境的心理承受能力,增进意志力 。
尝试音乐疗法
在家庭中,选择一些曲调比较舒缓、柔和、优美的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步步高》、《喜洋洋》等古典名曲或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经常播放,有助于调节和梳理情绪 。
调整孩子的食物结构
在孩子每天的膳食中,应该注意搭配足够的蛋白质、水和热量,特别是新鲜蔬菜和水果 。
研究已经证明:缺乏维生素可以造成疲劳,并且难以缓解,维生素Bl、B6、B12和维生素E、C对活化脑细胞、增加脑细胞的能量供应和恢复脑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对消除压力造成的脑疲劳和失眠都有助益 。
对孩子采用行为调节法
行为调节方法很多,如深呼吸和心理放松疗法等 。 有效的行为调节方法无疑是焦虑症孩子的福音 。
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送孩子入园和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的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 。
儿童分离性焦虑症,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自信,用体验式教育,更多的让孩子单独的体验生活,重新认识自己,建立自信 。
问题解答:如果你的孩子确实被诊断为分离性的这种焦虑症,确实已经被诊断了,但是家长自身不能够诊断,如果做这个诊断,一定要到专业的专科医院由医生来去诊断这种分离性的神经症,这个时候作为家长,不要轻易的给孩子用药,也不要轻易的用什么样的方法 。 这个时候家长主要就是配合医生,做那些他应该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 但是如果不是被诊断为病,
只是一般的分离性的反映
第一个,要正确的看待分离的反映 。 说明你们之间母子的关系或父子的关系非常好,这是第一个 。
第二个,有这种反映也说明孩子一种智慧,他能够意识到如果父母不在他就不安全,会不安全的,这也是一种智慧,说明他这方面判断力非常的好 。
第三个,也说明这个孩子缺乏自信 。 那么家长要培养孩子这种对自己独立生活的自信,这种独立的自信不是一种知识,也不是一种概念,而是一种体验 。
那么如果有这方面反映过度的孩子,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他独立生活或者一个人生活的情景、经历 。
中国有一句话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 行遍万里路,我们把教育心理学来讲,就是体验式教育 。
如果有这样的孩子,就是分离性的 。 过度分离性情绪反映的孩子,要给他更多的这种单独生活的体验和经历 。 这种体验的经历会让他重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准确的判断,对自己的这种信任或者自信 。
中老年心里焦虑怎么办
老年期综合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术语,它涵盖了老年期的许多常见病,认知功能损害、失禁、视听缺陷、骨质减少(骨质疏松和骨折)、跌跤、运动功能受损、溃疡、营养不良 。
如过度服药等综合征,是由于此症包含多种病因、累及多种疾病,因只有多维度的治疗方能使病人恢复最佳的功能状态 。
20世纪90年代,临床上对老年期抑郁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从而带来了适应症治疗手段的扩大和结局的好转 。 最关键的一点,这些都来自于对“老年期综合征”这一概念的正确把握 。
此外,也正是由于把老年期抑郁症看做为一种综合征,才使得异常症状在社区老年居民中普遍存在,而任何诊断的“抑郁症”却很少 。 其实抑郁症状,还有抑郁症,都很常见 。
这一般是由于亲人亡丧引起,也可以是近期的某种疾病发作后出现的绝望感,有的是自觉健康每况愈下,也可以是恐惧症和抑郁症发作后继发出现的绝望 。
1、抑郁
人到老年,由于健康下降、收入减少、丧偶等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使得老年人情绪低落、沮丧、痛苦,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及自责自罪心理,甚至有自杀行为 。
“万事空落,百无聊赖”,食欲、性欲和躯体症状都可使抑郁状加重 。
调查表明,没有工作和退休的老人中,有过抑郁体验的占40%~48% 。 再有,情绪和健康的关系密切,焦虑、抑郁可抑制肠胃蠕动和消化腺体分泌,导致食欲减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增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