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Morketing盘点中国主流互联网企业的20个广告收入 头条广告收入的有多少?( 五 )


16
唯品会
根据唯品会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 , “其他收入"为10.7亿人民币 , 全年“其他收入”为30.1亿人民币 , 其中“其他收入”包含第三方物流、产品推荐和在线广告收入 。
作为一个电商平台 , 唯品会在广告营销业务上也一直在不断尝试 。 2018年5月23日 , 唯品会在广州举办“未来?大有可唯“主题发布会 , 宣布升级其“大有可唯”广告平台 , 这是唯品会为在广告营收上创收的关键一步 。
此次升级在唯品会看来 , 是对其广告平台从数据、产品、创意、监测和场景等维度全新升级 , 帮助广告主解决品牌营销痛点 , 并与腾讯在内容流量、社交资源、数据等方面进行合作深化 。
唯品会副总裁冯佳路表示 , 与腾讯的合作将有效解决品牌方最关切的数据挖掘不充分、营销场景受局限和效果难以稳定持续三大痛点 。
腾讯与唯品会合作升级 , 是唯品会通过利用腾讯社交生态中的资源 , 进一步实现资源对接和生态平台搭建 , 从而吸引更多的广告主投放广告和使用平台广告资源 。
17
趣头条
2018年9月 , 凭借着现金奖励机制和师徒关系链快速成长的趣头条成立两年在美国上市 , 打破了拼多多3年上市记录 。
在上市之后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显示 , 2018年第三季度 , 趣头条净营收达到9.773亿人民币 , 同比增长520.3% , 其中广告收入达到8.96亿人民币 , 相比2017年同比增长472% , 其营收几乎全部来源于广告业务 。
目前趣头条背后的商业逻辑简单直接 , 通过现金奖励获取用户 , 为平台提供流量支持 , 从而吸引广告主投放广告 , 再将新一轮的广告收入投入到用户奖励中 。
趣头条CFO王静波在对外采访时表示 , 尽管如今获取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 , 但现金奖励是趣头条的一个重要卖点 , 是一项长期策略 。
18
陌陌
根据陌陌2018年Q1至Q3财报显示 , 在移动营销营收上Q1与Q2分别实现5%与17%的增长 。
财报中提到 , 移动营销营收的增长主要源自于品牌广告主需求的增长 , 以及现有广告库存的销售额增加 。 值得关注的是 , 在Q3期间 , 陌陌则斥巨资冠名《幻乐之城》 。
在营销布局上 , 陌陌从单一的文字 , 图片社交 , 开始拓展直播与短视频等社交场景 , 通过视频类产品 , 吸引更多的广告主投放品牌广告 。
同年3月 , 陌陌发布业内首个视频互动营销解决方案陌陌魔方 。 陌陌将图像识别、人脸识别、场景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底层支撑 , 通过模块化方式解决品牌推广中的个性化和通用性问题 。
2018年下半年 , 陌陌则面向广告主开放投放数据及投放接口 , 方便广告主直接查看投放效果 。 不过基于自身陌陌直播业务带来的高额营收 , 陌陌在其广告业务发展中还是较为克制 。
19
哔哩哔哩
哔哩哔哩第三季度显示 , 其目前三大核心业务是游戏、广告、直播和增值业务 , 但是收入结构继续呈现多元发展趋势 , 游戏业务收入在获得同比增长的同时 , 其占总营收比例下降 , 而直播和增值服务及广告业务收入进一步增加 。
财报显示 , 广告业务在第三季度获得了快速提升 , 收入达1.37亿元 , 同比增长179% 。 这主要得益于品牌广告的强势表现 , 以及效果类广告业务的快速增长 。
2016年 , 在引入东京电视台的番剧前加上贴片广告后 , 哔哩哔哩遭到了用户的大规模抗议 , 2018年1月 , 哔哩哔哩以“技术调整原因”下架了东京电视台的37部番剧 , 被外界猜测是因为B站不愿意接受贴片广告 。
因为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态环境 , 哔哩哔哩用户不愿接受广告投放 , 这使得哔哩哔哩在内容上的广告变现进展相对缓慢 , 哔哩哔哩也在探索线下变现的模式 。 据参加过哔哩哔哩推介会的广告主透露 , 哔哩哔哩将招商计划的重点放在了线下 , 通过“拜年祭、线下演唱会”等形式为广告主提供广告位 。
20
美团
根据美团第三季度财报显示 , 美团在广告业务上表现十分稳定 , 营销收入同比增长约85% 。
在财报电话会议问答环节 , 分析师提出面对其他互联网公司受困于商家广告预算的收紧时 , 美团为何能够实现高增速 。
美团CFO陈少晖表示 , “在店内业务方面 , 美团有明显的领先优势 , 所以商家会使用美团和大众点评作为理想的线上营销推广渠道 。 另外美团认为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 , 商家基数和创造的价值都在快速增长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