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对它的讨论热度开始快速上升 游戏如何投放?( 四 )


“前几年行业无序竞争, 曾有平台为了给广告主一个交代, 拿着一部分广告费专门拿去刷数据的情况 。 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少了很多了 。 “
对数据注水行为的抑制和打击, 靠的是行业秩序的逐步建立和规范 。 BAT各自支持的优爱腾鼎足之势已成, 他们对于各自商誉的重视程度, 正是作假行为逐步减少的原因 。 “毕竟涉及到商业行为, 平台肯定要给商业用户一个让人信服的反馈 。 “
但是平台与品牌主之间, 围绕内容评价权的“暗战”依旧一直隐约上演 。 双方都会强调自身对内容的衡量标准 。
“对想做品牌推广的公司而言, 意味着曝光体量的播放量自然还是很重要的维度, 但其实很多公司也有自己更看重的指标, 比如一些互联网公司会盯着短周期内的下载量等等 。 “
以头条为例, 在过去以植入形式投放(电视)台端综艺时, 因为播放时段固定、受众观看行为集中, 所以他们会在植入内容出现的大概时间段内计算下载量, 核算出一个CPA(用户获取成本), 然后与UG(用户增长)那边的用户获取价格做比较, 如果数值在后者的可接受范围内, 那么投放基本上就被认为是成功的 。
当播放量与社交媒体热度都表现平庸的时候, 这种博弈的矛盾就有可能会浮上水面:一位代理商人士就经历过投放过程中, 投放客户因为远未能达到自身预期, 而要求撤单的情况 。 而平台面对这种情况, 为了留住客户, 往往会选择打包一些其他资源权益, 投放行为最终也就转变成框架协议的形态 。
下一站投放
押中下一个爆款, 几乎是所有投放行业人员的目标 。
综艺流行每年都不一样, 制作公司每年会从国外找一些成熟综艺的版权, 引进后做本土化改造 。 对平台来说, 这些被证明过的形式自然降低了风险, 但因为不同的平台往往会做出不同的版本, 对投放者来说下注的风险并没有减少太多 。
另外让品牌方从业者多少有些无奈的, 还有头部内容不断高企的投放费用 。
这一变化的背后, 是电视势力在网络平台面前的且战且退 。 “今年火的综艺、 剧集全是互联网自制, 没有电视台的份了, 前者更符合用户的口味、对于尺度的掌握、内容的广度, 远远甩开了电视台 。 ”电视台内容竞争力衰退, 让注意力更为集中流向网端节目 。
“现在的网综新项目哪怕是勉强达到S 级的, 冠名费底价差不多也会奔着1 亿以上去, 而去年、哪怕今年上半年这类也只是将近一亿更多是几千万级别的 。 现在1 亿是一个分水岭, 再往上1.5 亿是另一个分水岭 。 ”
“好制作方+好宣推资源”模式打造出的项目以后只会更贵, 而随着大平台对于产业链的合围布局逐步完成, 他们的议价能力会在马太效应下持续增强 。
“如果挑不到好的项目, 未来做投放选择时更多品牌主可能要像选《延禧》一样, 退到下一步, 去选一开始不是平台力推, 但制作力强而且有成功案例背书的团队作品 。 ”
品牌商们在挑选这类非平台主打产品时, 会拥有一个相对宽松的谈判空间 。 腾讯视频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 在目前的行业里, 大体根据代理商与平台的年框合作体量的不同, 通过代理商进行投放在税前差不多能有15%-25%的返点 。
【微博上对它的讨论热度开始快速上升 游戏如何投放?】最后, 需要这场游戏中各方去认真面对的, 就是在用户对于新形态广告“耐受期”越来越短的当下, 平台究竟还能另辟蹊径继续挖掘出什么样的广告方式, 在兼顾用户体验的同时让自己的品牌形成更强的记忆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