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6月6日是什么节日 6月6日是什么节日( 二 )


随着进入后工业时代 , 传统节日受到冲击 。
人们更愿意接受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 。 这些外来的节日 , 在商业包装下更容易被接受 。 这些节日以爱为主题 , 贴近生活 , 抚慰着孤独的人心 , 蕴含着人与人的关怀 , 慰藉在繁忙生活中不及呵护的温存 。
但传统的节日却距离我们越来越远 。 失去习俗已经使节日失去了本有的意义 。 正因为特定的习俗让这个日子不寻常 , 但人们被各种事务所累 , 不能如同先人进行纪念 , 于是兴致愈发淡薄 , 忙碌的工作 , 只想让人休憩 , 至于其他 , 与我无关 。
代沟的产生 , 缺乏感同身受的理解 , 就很难再得到共鸣 。 中秋节阖家欢乐、团圆赏月的理想 , 也各奔东西成为奢望 。 在春节看不到烟火 , 听不到炮鸣 , 总觉得差了些什么 , 坐在一起 , 看着并不精彩的电视节目 , 却忙着刷朋友圈 , 各自神游 。 因而春节过后 , 总要说:“这年过得没意思 , 没年味儿 。 ”
习俗的演变 , 伴随着节日的消亡 。 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保留下来的一个壳子 , 看得光彩 , 实际上内部的生命在慢慢消亡着 。
节日文化内核的淡化 , 却带来了商业的填补 。 促销成为节日的必须 。
图1|杨巷1号 ?
图2|左眼看世界 ?
临近春节 , 商家就打出年货节的名头推销;临近妇女节就开始女神购物专场 , 孩子们上学则是促销开学季……无数营销模式在节日中出现 。 人们拿着手机 , 心惊肉跳地秒杀抢购;团购优惠 , 会员专享更是层出不穷 。 不过倒是激起了“过节”的兴致 。 原来并不是人们不喜欢过节 , 而是节与人无关 。
于是戏谑的“光棍节”演变成“双十一”购物狂欢 , 甚至直接将电商的店庆日 , 直接赋予减价促销的属性 。
据报道 , 2020年“双十一”成交额突破4982亿元 , 受此前疫情影响 , 增速高达26% 。 近8亿消费者参与 , 订单量突破23.21亿 。 若将这些包裹连接起来 , 足以绕地球赤道16圈 。 而2021京东618期间累计下单金额超3438亿元 , 再创纪录 。
各个网络平台上的购物欢愉 , 背后更多是资本力量的支持 , 也就是说:节要过 , 东西要买 。 于是以购物为目的而设立的节 , 在大型电商的宣传架构下 , 慢慢被我们接受了 。 “剁手党”们乐此不疲 , 电商平台也赚得盆满钵满 。
可是节日呢?
当动动手指完成网购的步骤 , 在一次又一次输入支付密码后 , 真的能感受到节日带给我们的快乐吗?物质在一浪又一浪的填补着生活的空虚 , 直到给人们“只要买就能获得节日快乐”的假象 。 然而我们却趋之若鹜 , 直到失去过节的冲动 , 那份源自心底最原始的欢乐与畅快 , 已荡然无存 。
广告在不断呼吁要享受人生 , 购物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 可学会生活、享受人生难道不应是一直在追求的理想吗?节日的设立就像给我们提个醒 , 用消费满足物质 , 精神层面却难以达观 。 生命存在于寻找快乐 , 那是为了过节而自发的激昂 , 节日就是不断提醒我们反思的使者 。
商业的影响力巨大 , 使得所有的节日都是吃吃吃、买买买的进程 。 所有的节日一个节奏 , 只是在清明节和端午节习惯性地不再“快乐” , 但对于大多数人 , 节日没有让人们感受到这天存在的差异 , 我们在机械般的度过这看似丰盈的一天 , 不过一如往常 。
当节日过去后 , 媒体要盘点假期出行旅游多少人 , 购物交易额达到多少……总之只要消费了 , 商家赚钱了 , 就好像节没有白过 , 风卷残云后 , 不禁发问 , 这是我们所期待的节日吗?
图|咔咔xin ?
过节 , 是为了过生活
即便如此 , 还是有很多传统节日被保留了下来 。
端午节的人们会吃着粽子 , 因为祝“快乐”还是“安康”争论一番;中秋节也要咬着月饼 , 在各自表白“咸党”或“甜党”之余 , 端详月亮是否圆满;春节若是无法团聚也要在网络中求个团圆 , 恭贺新年 , 要个好彩头……不论人们现况怎样 , 前景几何 , 这些节日都从未遗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