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读后感3000字 全球通史 读后感


全球通史 读后感(《全球通史》读后感3000字)
不知来路无畏归途——《全球通史》读后感3000字:
在消灭了所有可能的对手之后,人类不再面对任何敌人,我们面对的只有自己 。——《全球通史》
读史有什么用呢?有人说可以避免重蹈覆辙,有人说可以明晓事理,有人说要把握今天和未来就需要了解过去 。无疑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但我以为,这些可能都不是让我们捧起一部大部头史书津津有味地来啃读的直接原因 。我倒觉得,对于自己身世的了解,对于身而为人的来由的兴趣,对于同为人类的他国异族命运的对比,这些恐怕都是人的天性吧!所以,凭着好奇心来阅读就是了,哪管得了能不能学到什么人生的大道理呢 。
本书将人类历史分为两个大的部分,即公元1500年以前的孤立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全球世界 。对于三分法与二分法的合理性探讨,还是交给历史学家来争论吧!我作为普通读者,在此仅谈谈自己读过这本书的点滴收获和感想 。
人类不是全部起源于非洲,而是多地起源,似乎已成定论 。
人类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经历了漫长的时光 。那时,男人打猎,女人采果,男女是完全平等的 。可是后来,随着男人在食物获取方面的优势,在世界上各个地方,都慢慢形成了男尊女卑的习气,以至于到了近代,女权运动再次兴起,女人方又争取到了应有的地位 。而现实是,在当今世界的不少地域,女人地位低下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 。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人们观念的转变是何等的艰难 。
作者多次提到中国的四大发明,而且极尽褒扬之词 。但是吊诡的是,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源自四大发明的用途,和中国却关系甚疏 。同样受到作者赞扬的是中国的文官选拔制度即科举制度,但同样也指出该制度在公平选拔官员的同时也造就了保守服从的特质 。
作者按照三大宗教派别把世界大致分为基督教地区、伊斯兰教地区和儒教地区 。对于儒家学说是否可以称得上是宗教,笔者是持怀疑态度的 。儒家思想深入国人的骨髓,影响着国人的言行举止,但并没有类似宗教的仪轨和绝对权威对人的约束 。基督教地区、伊斯兰教地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争斗不惜流血牺牲 。宗教是人类世界更加团结,还是造成了人类世界的分裂呢?在今天,这也是一个大命题 。
罗马教廷垄断基督教义的时期,只有教廷可以解释圣经,信徒需要按照教廷的要求去做 。罗马教廷在肆意妄为到发行赎罪券让人们购买时,马丁路德金表示了反对,随后圣经才得以由拉丁文翻译成的德文和其他文字,信奉圣经而不是教廷的新教才得以在欧洲等地区流传 。
在作者笔下,欧亚大陆一直都是一体的 。本来嘛,欧亚大陆就是完全连在一体的,并没有泾渭分明的天然屏障 。蒙古人的疆域曾扩张到了欧洲的部分地区,突厥人作为游牧民族,利用强大的马上作战能力,曾经在亚洲占据了大部分疆土 。后被分裂,驱赶,又奔赴欧洲大陆,与当地人结合形成土耳其人,继续夺城掠地,建立了强大的奥匈帝国,直到一战时期,方才土崩瓦解 。这些蛮族,不约而同地在亚欧大陆掀起了对文明的侵犯与颠覆 。在人类历史上,亚洲和欧洲从来都没有彻底分离过 。即便是在中国闭关守国的年代,双方之间的贸易虽受挫严重,但也从未中断过 。
中东,这个如今听上去意味着动荡的地区,曾经是世界的中心,是两大宗教的发源地 。伊斯兰教也是个命运多舛的教派,各种派别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分歧 。
国家意味着什么?从古老的希腊城邦,辉煌的罗马帝国,到法克兰等现代国家的的诞生 。从商朝周朝,统一的秦朝,到元宋明清 。是收税权?是保护国民不受外来侵略?还是民族的象征?是又不是,当民族主义高涨的一波波浪潮兴起之时,侵略和扩张,占领与殖民就开始肆虐横行了 。
公元1500年以后,欧洲俨然成为了世界的中心,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源自古希腊的技术革命得到空前地发展 。然而,欧洲从来也不安宁 。他们的敌人也不只是来自外部的阿拉伯人、匈奴人,还有他们自己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人类因为自身的错误而生灵涂炭 。
美洲就像是欧洲的一块试验田,古希腊的不完美的直接民主,国会在与国王的斗争中确立的权力界限,基督教义下的平等自由观念在这里生根发芽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应验了一句话,在人类战胜了其他所有敌人之后,最大的敌人变成了我们自己 。为了重现日耳曼民族曾经的辉煌,为了洗刷一战失败的阴霾,在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军国主义精神蛊惑下,德国人民跟随纳粹,登上了杀人掠地的征程 。日本,这个处处仿效中国,读后感www.simayi.net以中国为师的亚洲岛国,觊觎大陆的丰饶,哀叹自身的弹丸之地,也迈出了对侵略的脚步 。战火,在欧洲燃烧,在非洲、亚洲蔓延 。人类以数千万人死亡的代价结束了这场战争,留下了满目疮痍 。庆幸的是,也就是在二战期间,否定了殖民统治,此后,被占领的殖民国家陆续逃脱了被统治压迫的命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