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一等奖 怀念母亲教案( 二 )


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
母亲“忍”住的除了哭声,还有什么?(忍住病痛,忍住儿子暴怒无常的坏脾气)
“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
母亲说“好好儿活”: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 。(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推动生活下去的勇气 。)
2、品读第二部分,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
①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动作描写
为何要描写窗外落叶?
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无望、痛苦的心情,也用来象征“我”的生命如树叶般飘零 。
母亲为何“挡在窗前”?
怕“我”触景生情,伤感痛苦,表现了母亲的细心 。
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神态描写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一等奖 怀念母亲教案】“憔悴”:母亲既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又因儿子残疾又绝望的状态下承受着心理的折磨 。
“央求”可否换成“期待”?
“央求”:表现了母亲的执着 。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
③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此时母亲的内心是怎样的?
语言描写
表现了母亲内心的喜悦 。
母亲知道自己身体不好亦或者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而在期盼中得到儿子的答应而表现出对出行的渴望与安慰!
④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语言描写
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
⑤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母亲很怕自己的情绪或者言辞刺激到我,所以尽力地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表现母亲对我的爱和关心无处不在 。
本文除了直接描写母爱,还有哪些地方也表现了母爱?
①文章开头写我的坏脾气
母亲能宽容和理解,这就是母爱,是为了衬托出母爱之深之伟大,流露出自己的愧疚之情 。
②母亲昏迷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母亲在痛苦的弥留之际,心里惦记着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儿女!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 。
侧面衬托母爱
体会母亲形象
悲苦、宽容、坚强执着、细心、伟大无私的母亲
第二课时
一、再读感知,体会作者的情感
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
②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悲苦中,根本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绝”“竟”说明作者对母亲的病重和离世毫无准备,这些词表达了作者的悔恨(愧疚)、悲痛 。
二、学习看花部分,懂得“好好活儿”的意味
1、①母亲为什么带我看菊花?
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对生活的信心 。
②我为什么去看菊花?
找出描写菊花的句子——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
菊花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而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菊花开得烂漫——菊花开得烂漫——我终于能坚强地面对磨难,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
2、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
3、结尾作用
结构上:以菊花为线索,引发对母爱的赞美,照应前文形成对比 。
内容上:菊花象征母亲对我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 。
合作探究
课文为什么不以《怀念母亲》为题,却以《秋天的怀念》为题?
点拨:散文标题的作用: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交待叙事的线索;③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