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的11点不同 工程硕士 工学硕士

工程硕士工程硕士(“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的11个区别)
不同的培训目标
专业硕士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和专业性紧密结合 。获得专业学位的主要从事专业背景明显的工作,如工程师、医生、教师、律师、会计等,而不是学术研究 。这是一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接受过正规和高层次培训的高级人才的培养模式 。
学术型硕士按学科设置,以学术研究为主,以理论和研究为主,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研究人员 。
不同的训练方法
专业硕士课程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专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应用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 。教学过程重视团队学习、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模拟训练等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有至少持续半年的实践环节,实践学分比例大于学历学位 。
学术型硕士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的能力和素质 。
不同的应用条件
专业,其中部分专业与学术型硕士的申请要求相同,但其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申请条件为:大学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者;或取得国家承认的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证书,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达到大学毕业生同等学力,或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 。
申请学术型硕士学位的条件是:
1、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及网络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拥有国家承认的本科学位的人员;
3.国家承认的高职院校毕业满2年(毕业至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及以上,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历要求的,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
4.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员 。
专业不同 。
硕士,招生专业有针对性,包括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国际汉语教育、应用心理学、翻译、新闻传播、出版、文物、博物馆等47个专业 。
硕士,招生专业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及其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涵盖所有主要方向 。
不同的调整要求
调整考生基本条件,初试科目与转专业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 。一般学术型硕士的考试科目可以覆盖学术型硕士的初试科目或者达到学术型硕士的考试难度,所以调整一般是从学术型硕士到学术型硕士 。
考试科目的专业性和考试难度决定了它几乎没有转硕士的可能性 。即学术型硕士可以转专业型硕士,但专业型硕士不能转学术型硕士 。
但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医学硕士是相反的 。报考临床医学硕士专业的考生,可按相关政策转入其他专业 。报考其他专业(含医学学历学位)的考生不能转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
录取难度不同
对于大多数专业来说,专业硕士的难度略低于学术硕士 。英语二是一门主要的公共课,难度相对较小 。
学术型硕士很难把英语I作为公共课 。大部分专业不考公共数学科目或者数学三、经济学综合能力,难度相对较大;
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数学(农业)或者招生单位自行设置理科数学都很难 。
学费不一样
全日制专业硕士收费标准参照我校现行普通专业学术类自费生研究生收费标准确定(无普通专业学术类自费生研究生的学校参照其他地方高校同类专业相关收费标准) 。
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术型硕士收费原则上每年硕士研究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研究生不超过10000元 。
不同的教育制度
具体来说,专业硕士一般2-3年,学术硕士一般3年 。具体情况以当年各招生单位政策为准 。
导师制不一样 。
硕士,双导师制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设置、论文等方面的指导 。在培养过程中,校内导师主要传授理论知识和学术指导,校外导师主要培训技能和指导实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