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在《大海》中将写实与意象融为一体 德彪西大海( 三 )


在中段,伴随着低音弦的颤音,号角再现了第一个小品结尾的动机:666 63 ﹒ 6 ﹒ 1 ﹒,将一束光抛向黑暗的风暴,逐渐使汹涌的大海平静 。暴风雨过后,海面波光粼粼 。小提琴唱着抒情的歌曲,双簧管演奏着浪花的曲调 。接着,在小提琴人工泛音和竖琴琶音的背景下,长笛和双簧管轻柔地奏出优雅的音调,让人感觉大海安静时温柔如羔羊 。但此时的海面并不是真的平静,狂浪的余波仍不时卷土重来 。在大海明亮的光泽中,展现出宽广博大的胸怀 。虽然仍然有海浪对大海的冲击和噪音,但这是大海力量的标志,而不是肆虐的风暴 。虽然管弦乐队的弦乐仍然分开耀眼和细致的声音,但它们有一种温柔和谐的平衡 。
在小号三重音的背景上,圆号和木管长音交替出现,引出短号演奏的第一首小品的引子主题,就像太阳透过云层放射出千万道金光 。最后,风和海不再对峙,他们愉快地和解了 。
作曲家把深沉宽厚的弦乐部分当成了大海,把动感轻盈的管乐部分变成了风 。在时而平静时而激昂的海浪和呼啸的风声中,琴弦和风进行了一场精彩而有趣的对话 。有时候,清晰入耳,有时候,无力入耳 。与风的对话在D大调轻柔而清晰的主和弦中结束 。
交响小品《海》充满了光和动感,具有视觉效果,生动地描绘了海的不同面貌 。从夜晚黎明雾蒙蒙的大海,到艳阳高照的透明大海;从微风吹拂,海浪嬉戏的大海,到狂风怒吼,海浪拍岸的大海 。它充满张力、激越、美丽与宁静,集诗、情、画、乐于一体 。难怪人们说,在德彪西之前,没有人能把海浪的蓝绿,千变万化的光泽,大海的节奏和清晰可见的深度,以及海浪神秘而令人难忘的声音和力量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这部作品不仅描绘了一幅迷人壮丽的大海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歌颂 。
关于这首歌有这样一段轶事 。本世纪初,巴黎有一位从未亲眼见过大海的绅士 。他在欣赏德彪西的交响画《大海》时,仿佛真的看到了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的海上景象,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后来他去海边旅游,看到了真正的大海,却觉得有点“不够坚强” 。当他旅行归来,再次欣赏德彪西的交响画《海》时,他找到了自己最初的感觉 。此时,他不禁惊呼道:“哦!这是大海!”
欣赏大海的交响小品,个人认为通过想象大海的“声、形、色”,大海浩瀚的声音令人震撼,大海千变万化的形象令人振奋,不同时期大海绚丽的色彩令人动心 。
交响曲《大海》是德彪西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凝聚了他多年来对神圣大海的深厚感情,也是作曲家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的艺术结晶 。在交响音乐的世界里,许多作曲家都为大海描绘了不朽的音乐肖像,栩栩如生,细致入微,直抵大海的每一个波纹,每一个音调 。但是,德彪西的素描就不一样了 。这幅素描不是描绘大海本身,而是表达了人们置身于大自然奇观中的感受和印象 。
德彪西的《大海》就像一幅油画 。它用音乐捕捉事物的印象或情感,固化一个观念的正确本质,将自己的感受与自然本身融为一体 。因此,他的音乐被后人称为“印象主义” 。《海》虽然始终没有脱离德彪西作为印象派音乐家的朦胧风格,但也与传统交响音乐的形式、风格、技法有很大不同 。然而,与他的田园午后和夜曲的梦幻色彩相比,大海已经倾向于对自然进行真实的描述 。这幅音乐画是一幅长卷,构思大胆新颖,贯穿全曲的主题更加典型,管弦乐色彩更加生动细腻,织体线条更加复杂细致,标志着德彪西的交响音乐创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交响小品《大海》中,德彪西将大自然丰富的声音收集在笔端,浓缩成一幅艺术画面,在自己的脑海中再现大自然的面貌 。德彪西在《海》中用大胆轻松的管弦乐融合了现实主义和意象,开创了交响音乐的新面貌,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艺术瑰宝 。交响小品《海》是一幅三足标题声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