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怎么补? 冬令进补


冬令进补(“冬令进补”怎么补?)
新民晚报讯 (通讯员 喻文龙 采访人员 江跃中)冬至节气刚过不久 , 昨天又逢小寒 , 天气已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冬” , 这段时间也是进补的最佳时节 。有句话叫“冬令进补 , 春天打虎” , 意思就是在冬天通过调补 , 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 , 到了来年春天就不容易得病 。道理大家都知道 , 但“冬令进补”究竟应该怎么补?如何补?静安区市北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朱晓宏就此提醒大家: “不论是食补、药补还是药食同补 , 都要因人而异 , 根据不同的体质合理地进补” 。

图说:朱晓宏主任深入社区给居民上中医养生课 。/李晓玲 摄
补不对症
家住彭浦新村街道的李阿姨的孩子孝顺 , 入冬后送了她不少人参、阿胶 。李阿姨开心的不得了 , 服用了一段时间后 , 却开始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大便干结、牙龈肿痛等症状 , 自行服用清火的药物也无效 。朱晓宏给李阿姨号脉后 , 发现她是阴虚内热体质 , 不适合服用温热类补品 , 属于补不对症 。
朱晓宏介绍 , 该患者体质为阴虚 。该类人群如果单独服用补阳药 , 容易出现火上浇油的现象 。常见的补阳类药物有杜仲、锁阳、肉苁蓉、补骨脂、核桃肉、蛤蚧、鹿茸、紫河车、海马、海参等 。补阳药适用于阳虚体质的人群 。阳虚体质的典型表现为形寒肢冷 , 腰膝酸痛 , 尿清便溏 , 神疲乏力 , 阳痿早泄 , 舌淡苔白 , 脉沉弱等 。
还有一部分人群属于阴阳两虚 , 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 , 冬天特别怕冷 , 夏天又特别怕热 , 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 。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 , 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
朱晓宏认为 , “药补一定要遵循医嘱 , 在服用补药前要到正规的中医科进行中医体质的鉴别 , 不好自行决定 , 想当然乱补 。”

图说:朱晓宏主任(右)正在给市民号脉 。/李晓玲 摄
虚不受补
“医生 , 为什么我吃了补药之后胃口越来越差 , 还容易出现恶心、腹痛、腹泻” 。面对居民的提问 , 朱晓宏主任说 , 进补还要注意顾护“胃气” , 若脾胃功能虚弱者不能妄加补益 , 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虚不受补” 。脾胃虚弱时 , 不能运化滋补类药物 , 这类补药以补气药为主 , 有人参、红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甘草等 。待脾气健运后 , 再服用其他补药 , 利于药效吸收 。“就像冬令进补膏方时 , 部分病人需要先服用‘开路方’ 。”
还有一种属于“实不受补” 。饮食或湿浊中阻脾胃 , 此时过用滋腻的补药 , 会出现消化道反应 。需要消除食积、祛除脾胃湿浊之后 , 方可滋补 。
【“冬令进补”怎么补? 冬令进补】
图说:朱晓宏主任深入社区给居民上中医养生课 。/李晓玲 摄
药食同源
“冬令进补时不要一味只认名贵药材 。”朱晓宏介绍 , 中医一直认为“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 , 因为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 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 , 适当增加一些食物的摄入 。比如偏胖的人 , 应该多吃一些橙黄色的蔬菜和水果 , 比如南瓜、胡萝卜、橘子等 , 可以补充维生素和β-胡萝卜素 , 帮助降血压、降血糖 , 调节体重 。还应该适量吃瘦肉 , 减少主食 。而体质虚弱的人 , 需要补血益气 , 可以多吃鸭血、排骨和动物肝脏 。此外 , 还要多吃能保暖驱寒的食物 , 比如羊肉、韭菜、萝卜、生姜等 。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多吃山药能补脾胃 。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一般营养充足、身体健康的人不需要另外加餐 , 只要调整食谱即可 , 也不需要天天吃 。”
朱晓宏表示 , 食补不是越贵越补 , 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 , 可能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 , 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 , 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 。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证 , 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 , “缺什么 , 补什么” , 不要凭贵贱来分高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