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去世十周年 乔布斯死


乔布斯死(乔布斯去世十周年)
今年是斯蒂夫·乔布斯去世10周年 。
乔布斯是美国发明家、企业家、苹果公司创始人 , 他引领了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数字出版等六大产业的颠覆性变革 。他惊人的创造力、强烈的个性、过早结束的生命 , 让他成为本世纪大家最关注、讨论最多的企业家 。
他的粉丝如云 , 在他去世之后 , “乔帮”继续不断壮大 。换了在中国古代 , “乔帮主”可以进入封神榜了 。
很多人崇拜他 , 是因为他企业做得很成功 , 他的产品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更多人崇拜他是因为他和他的产品、企业所代表的那种精神 。
是什么样的精神呢?我们从苹果的两则广告中可以看出来 。
苹果“1984”广告
苹果1984年的麦金塔(Macintosh)广告是广告史上的经典、传奇 。
广告片中 , 一群几乎一模一样、像机器人一样的人 , 步伐一致地走进一个昏暗压抑的会议厅 , 整齐划一地坐下 , 面无表情地看着大屏幕 。大屏幕上有一个戴着墨镜的首领(“老大哥”)在发言 。
他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办《信息净化令》的第一个周年庆典 。我们在这里创办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纯净意识形态的乐园 , 在这里每一个工人都能茁壮成长 , 免受那些传播不同矛盾思想的害虫的侵害 。我们思想统一 , 这是比地球上任何海军和陆军都强有力的武器 。我们就像一个人一样 , 有着相同的意志、决心、使命 。我们的敌人最终会因思想矛盾困惑而死(talk themselves to death) , 而我们会以他们自己的困惑来埋葬他们 。我们将大获全胜 。”
这时 , 有一个穿着白T恤、红短裤的年轻女子拿着一个铁锤跑进会场 , 像掷标枪那样把铁锤奋力掷向屏幕 , 屏幕粉粹了 , “老大哥”不见了 。画面渐渐隐去 , 出现以下字样 , 配画外音:“1月24日 , 苹果电脑公司将推出麦金塔(Macintosh) 。你会明白为什么1984年不会像《1984》 。”

《1984》是英国著名政治讽刺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的一部虚幻预言小说 , 反映了一个让人生变成单调乏味、毫无生机的循环的可怕世界 。
这个60秒长的广告仅在1984年1月22日美国超级杯橄榄球大赛的电视转播中播出了一次 , 却造成了空前的轰动 。美国的三大电视网和将近50个地方电视台都在超级杯后报道重放了“1984” , 还有上百家报刊杂志评论“1984”的现象和影响 。这个广告成为广告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案例之一 , 广告中的镜头还出现在后续很多经典电影中 。
当年负责制作苹果“1984”广告的创意导演李·克劳回忆说:“‘1984’表达了苹果的理念和目标:让人民而非政府或大公司掌握操纵技术 , 让计算机变成人人都可以用的产品 , 而不是强权者控制人们生活的工具 。”当时电脑刚刚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 在此之前 , 电脑超级大 , 超级贵 , 只有政府和大公司才能拥有 。好比现在的火箭和卫星 。
到了70年代初期 , 人们对电脑的态度开始转变 , 研究反主流文化群体与计算机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马尔科夫(John Markoff)说:“计算机从作为官僚机构的控制工具而被不屑一顾 , 变成了作为个人表达与自由解放的象征而被欣然接受 。”当时的口号是“向人民传输计算机的力量” 。
苹果之所以叫苹果 , 就是因为乔布斯觉得技术应该为人所用 , 而不是为人所惧 , 应该用一个大家觉得简单亲切的名字 , 而不是复杂艰深的名字 。而且在给公司取名字之前 , 他正好又去过一次“团结农场” , 给苹果树剪枝 。团结农场是他的朋友开的一个农场 , 是当时反主流文化先锋们的聚集地 , 乔布斯负责苹果树剪枝、苹果采摘等工作 。加上那段时间 , 乔布斯正在吃水果餐 , 所以选择“苹果”作为公司名称 , 再合适不过了 。
他说:“这名字听上去有意思 , 有活力 , 不吓人 。‘苹果’减轻了‘电脑’这个词的锐气 。还有 , 这能让我们在电话簿上排在雅达利之前 。”雅达利(Atari)是个电脑游戏公司 , 乔布斯曾在那儿工作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