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灯光》学案! 灯光教学设计!( 三 )


⑦孩子们,为了挽救更多战友的生命,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一眼也没看见过今天的幸福 。
⑧是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得及见一见渴望的电灯,想一想,除了电灯,还有什么他再也看不到了?(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未来)郝副营长就这样放弃了幸福的生活,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再读这句话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

四、对比感悟,领会写法
1、课文学到这里,我总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课文以“灯光”为题,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天安门前的灯光,这是为什么?去掉行不行?
汇报:①不行,因为只有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
2、我倒觉得可行,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回忆郝副营长的英雄事迹,去掉开头和结尾还是一篇完整的课文 。生在思考 。
3、我们还是回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段话 。(投影出示: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
①生小声读
②郝副营长憧憬的是什么?(憧憬将来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 。)
是啊,现在呢?(明白了,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
天安门前明亮的灯光似乎在告诉郝副营长,您的梦想实现了,您可以安息了 。
③过渡: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平时的习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
孩子们,郝副营长憧憬的仅仅是电灯吗?(不是)他还憧憬什么呢?(他还憧憬未来,他憧憬美好的生活,他憧憬他的后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④说得真好(板书:幸福生活)此时的灯光已不再仅仅是“灯光”了,而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啊!同学们,再读一读课题,你的感受一定会更深刻的 。生深情地读课题.
4、“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第一次: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游人观灯时发出了赞叹 。第二次: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看一本书,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读书而陷入沉思,自言自语道 。第三次:郝副营长憧憬未来,深情地说 。)
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同时关注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 。)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后呼应、以一句话贯穿全文、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等表达方式 。)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①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 。可他为了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 。作者王愿坚在《后记》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走着的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的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
②其实,不仅仅是郝副营长,为了新中国,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还有无数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也许平时你并不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但是就是这样的生活,却是革命先辈梦寐以求的理想 。此时此刻,面对无数的革命先烈,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以“多好啊”为题写一写,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一段随想,可以是心灵的独白……集体交流
③漫漫黑夜中,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了希望的火苗,战火纷飞中,是无数的革命先烈为我带来了幸福的曙光,让我们铭记英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
六、延伸课外,提升情感
1.找一两本革命题材的书读一读 。推荐《七根火柴》、《草地夜行》 。
2.出一期缅怀革命先烈的小报 。
板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