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起源新进展,史前中国收获大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二 )


仰韶文化的造玉技术一直是学术界苦苦追寻的课题 。位于南阳盆地的黄山遗址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 。大量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玉器、石器、石屑、玉屑、半成品,填补了中原史前玉器作坊所缺乏的空白 。大量的猪下颌骨、大型葬有玉兰的墓葬和保存完好的人骨,为了解史前先民的社会结构和亲缘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 。制作精良的房屋和设备齐全的室内功能设施,为我们一窥当时的家庭生活和建筑技术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
在古代,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采丝”,但历史上关于丝绸是何时发明的一直存在争议 。2019年底,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了“仰韶时代丝绸发现”的消息 。考古学家在荥阳王沟遗址出土的瓮棺底部的头骨附着物和土壤样本中发现了丝绸残留物,与之前清泰遗址瓮棺中出土的织物相似 。结合巩义双榆树遗址发现的骨雕蚕,证实中国先民在5000年前就开始养蚕制丝 。桑蚕丝,贯穿中华文明五千年,逐渐成为永不落幕的流行经典 。
这一年,与仰韶文化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间相类似的红山文化、青莲岗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
朝阳市建平县马乔安山遗址是辽宁省红山文化早期第一个大型聚落遗址 。发现了不同类型的房屋、灰坑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等重要遗迹 。首次发现在屋址处故意放置人骨,有别于牛河梁遗址以石墩形式的葬俗,为进一步认识和探索红山文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
“青莲岗文化”是一种命名较早的考古文化 。但由于当时青莲岗遗址的破坏,文化面貌并不明朗,一度被怀疑甚至否定 。江苏淮安出土的黄冈遗址,距离青莲岗遗址仅约20公里 。出土的红陶壶、鼎、陶拍、陶腿等器物组合与青莲岗遗址发现的基本一致,为“青莲岗文化”的论证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出土的竹席、陶俑、泥人、彩绘舞者等遗物,展现了我们祖先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诸多方面 。
江苏青城墩遗址是宋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中期的一个高级聚落,在这里发现了墓葬、房屋、护城河等遗存,以及结构良好的聚落形态 。其中,M71是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崧泽文化时期墓葬 。被誉为“江南一龙”的陪葬玉龙,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一批龙形玉器,也是江苏省最早的龙形文物 。
龙山时代的文化和社会研究充满了惊喜 。
仰韶文化发现后,面对来自西方彩陶文化的巨大压力,为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进一步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保护文化自信,中国考古界开始对山东城子崖遗址进行发掘,最终发现了与彩陶文化完全不同的黑陶文化,并将其命名为龙山文化 。几十年来,考古界对龙山文化的许多城址和大中型聚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但对当时的基层组织却知之甚少 。
近年来,山东省滕州市西孟庄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带来了诸多惊喜 。西孟庄遗址首次完整地揭示了龙山文化早中期一个保存完好、结构良好的聚落,发现了城墙、沟渠、房屋、灰坑、墓葬、窑址等遗存以及大量的柱洞 。这些遗迹的分布和组合非常有规律,它们形成了自己的单元,形成了一个一边一圈的封闭的有围墙的聚落 。西庄反映了当时基层“村落”的一种形态,为我们了解龙山文化基层聚落的结构,解读龙山文化基层聚落中人们的生活和经营方式,进而更完整地解读龙山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物质资料 。
山东省滕州市西门庄遗址封闭聚落
山东日照苏家村遗址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中期早期的重要遗址 。新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房屋和墓葬,为研究山东东南部二、三级聚落的布局和变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遗址出土的石基和不同时期的石棺墓的发现,为龙山文化的建筑技术和葬俗提供了新的材料 。在距离苏家村不远的日照尧王城遗址也发现了大量龙山文化墓葬 。
苏家村遗址分布图
河南淮阳平凉台遗址是我国最早确认的史前城址之一 。近年来,系统发掘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城市“中轴线”布局特征、最早最完整的城市排水系统和最早的“两轮车”车辙 。与此同时,出土了一批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重要文物,包括玉器、相当数量的抛光黑陶杯、丰富的陶刻图案和完整的牛祭现象 。这次发现的最早的“两轮车”车辙,经过碳十四年定年,绝对年龄不晚于4200年前 。与之前在二里头遗址发现的二里头二期车辙相比,中国“车”的起源至少提前了400年,这对研究中国车的起源和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方形的城墙和对称的城门结构,清晰的“中轴线”布局特征,高桌土坯房的规则分布,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都表明平凉台龙山时期城址是中国最早、规划完善的高等级史前城址,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