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 同步练习 牛顿第二定律习题( 二 )



图3
第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
8 。如图4所示,具有相同质量的两个物体1和2靠近在一起,并放置在平滑的水平台上 。如果它们分别承受水平推力F1和F2以及F1和F2,则1对2施加的力的大小为()

图4
A.F1 B.F2
c .方程式\f(1,2)(F1+F2) D .方程式\f(1,2)(F1-F2)

1.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A.同一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合力越大 。
B.同一物体的速度变化率越小,合力越小 。
C.物体的质量与其受到的合力成正比 。
D.同一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合力越大 。
2.关于速度、加速度和合力的关系,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合成的外力越大 。
B.如果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合力也为零 。
C.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合力可能很大 。
D.物体的速度很高,但加速度可能为零,合力也可能为零 。
3.最初停留在平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逐渐减小的水平力,因此该物体的运动是() 。
A.速度在增加,但越来越慢 。
B.加速度在增加,速度在降低 。
C.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加 。
D.加速度不变,速度先降后升 。
4.对质量为m1的物体施加恒力F,产生的加速度为a1,对质量为m2的物体施加的产生的加速度为A2;如果这个恒力F施加到质量为(M1+m2)的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应为()
a1+a2 B .eq \f(a1+a2,2)
c .eq \r(a1a2) D .eq \f(a1a2,a1+a2)
5.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如果其中一个西向力逐渐减小到零,这个过程中的加速度()
A.方向必须是东,并逐渐增加 。
B.方向必须是向西,逐渐加大 。
C.方向必须是向西,逐渐减少 。
D.方向一定是向东,逐渐减少 。
6.一个质量为2公斤的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分别为2牛顿和6牛顿 。当两个力的方向改变时,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 。
1米/秒2
3米/秒2
7.如图5所示,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水平恒力F将小车和木块拉在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它们共同的加速度为A,木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系数为0,那么在运动过程中()

图5
A.木块上的摩擦力必须是毫克 。
B.木块上的合力是ma
C.小车上的摩擦力为方程式(MF,m+m)
D.小车上的合力为(m+m+M)a a 。
8 。如图6所示,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一定高度自由下落 。碰到弹簧后,将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然后停止下落 。在整个落球过程中,以下说法是正确的()

图6
A.球刚碰到弹簧时,瞬时速度最高 。
B.加速度从球接触弹簧变为垂直向上 。
C.从球与弹簧接触到最低点,球的速度先增后减 。
D.从球与弹簧接触到最低点,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
9.物体沿直线运动的三维图像如图7所示 。据此判断下图四个选项中正确的一个(F代表物体的合力,X代表物体的位移)为() 。

图7


10 。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1 kg的木块,在5 N的水平力作用下开始从静止状态向右移动 。如果木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系数为0 。2 。
(1)画出木块的应力图;
(2)求木块运动的加速度;
(3)计算4秒内木块的位移(g为10 m/s2)
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
第一课牛顿第二定律
回答
课前练习
1.合成物体的质量f = ma a = eq \ f (f,m)是相同的 。
2.1公斤1米/平方英寸1牛顿
3.字母表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是瞬时对应的 。在拉力开始作用的瞬间,物体立刻得到一个加速度,但是速度还是零,因为增加速度需要时间,B是正确的 。]
5.1 。2米/秒2米/秒2
当仅解析F1有效时
F1=ma1
那么a1 =方程\ f (f,m) =方程\ f (6,5) m/S2 = 1 。2米/秒2
当F1和F2同时动作时
F = eq \ r (f \ o \ al (2,1)+f \ o \ al (2,2)) = 10 n
A2 = eq \ f (f,m) = 2 m/s2 。
课堂探究练习
1.CD【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 = ma表示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如果已知两个量,可以得到第三个量,但物体的质量由物体本身决定,与力无关;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是物体与其相互作用产生的,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无关 。因此,排除A和B,选择C和d]
评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实验定律,它的公式不能像数学公式那样任意变换成不同的表达式,这是有效的 。
2.CD【根据牛顿单位的定义,只有质量、加速度和力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是SI单位时,k才等于1,这不是由这三个物理量的大小决定的 。比如质量为1 g,加速度为1 m/s2,力为1 N,k不是1,而是1000,所以要选择C和D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