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官渡之战:

文章插图
教科书上如是说:东汉末年,在军阀混战中袁绍和曹操成为最强大的两股割据势力,双方都企图打败对手,一统中原 。在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原因: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人才上招贤纳士,人才济济;在经济上施行屯田,发展生产;在军师上精通《孙子兵法》;在地理上占据易守难攻的官渡 。而且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火烧袁军粮重地乌巢,加大了曹操的胜算 。而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的意见,即使军力再多也必败 。
官渡之战?:

文章插图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占据地盘, 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 。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 。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1]
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自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威势大增 。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 。
建安四年,袁绍最终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 。这样,华北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决战势所难免 。起初形势袁强曹弱 。袁绍已无后顾之忧,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 。[2]特别是袁绍的统治核心——冀州,在汉末三国时期,“冀州户口最多,田多垦辟,又有桑枣之饶” [3],“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 [4]。
曹操则是处于四战之地,除了北方的袁绍,关中诸将尚在观望,南边刘表、张绣不肯降服,东南孙策蠢蠢欲动,暂时依附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 。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郭嘉,还在张绣麾下的贾诩,以及凉州从事杨阜,在综合分析了曹、袁的优劣后,认为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他们都看好曹操,认为局势会向着有利于曹的方向变化 。建安三年十月,河内郡太守张杨欲出军救援吕布时却为部下杨丑所杀,曹操解除进攻徐州吕布的后顾之忧,十一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建安四年,张杨旧部眭固杀杨丑,欲北投袁绍,曹操派史涣、曹仁击破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 [5],六月,袁术病死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官渡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任命沮授为监军,统率10万大军,从邺城(河南安阳北)出发,进攻许昌 。袁绍亲率十余万冀州精兵到黄河北岸的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建立自己的指挥部 。相隔曹操的驻地官渡(河南中军县东北)已不远,袁绍企图一举消灭曹军 。
曹操当时是东汉献帝时期的丞相,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巧用计谋,先后打败了吕布、袁术和张绣等军阀 。这时北方仅剩的大军阀就是袁绍 。他据有冀、青、幽、并四州,兵多将广,谋士很多,粮食充足 。他见曹操势力日强,一直想进攻许昌,与曹军决战 。曹操则把袁绍视为统一北方的最大障碍,决心要铲除他 。双方虎视眈眈,秣马厉兵,寻求机会开战 。
曹操在打败袁术以后,在一次议事会上向谋士们询问讨伐袁绍的良策 。
著名谋士郭嘉说:“袁绍虽然兵多,但他不会用兵,而且军纪松懈,战斗力不强;谋士虽多,但互相忌嫉;袁绍任人唯亲,爱听谗言,优柔寡断,多谋少决,是非不分 。”他认为袁军有这么多不利因素,兵将虽多,但没有什么可怕 。与此相反,他认为曹操治军严明,唯才是用,多谋善断,雷厉风行,用兵如神,兵力虽少,定能以少胜多,打败袁军 。
推荐阅读
- 佩戴绿松石需要注意什么
- 哪些星座交友方面很挑剔
- 女孩起名字 姓张的女孩名字有内涵
- 土地性质分类代码 土地性质分类和用途表?
- 快开水龙头滴水怎么修 厨房水龙头漏水怎么修?
- 被子拉链拉不合怎么办 衣服拉链拉不合怎么办?
- 男女在线合八字 八字缘分测试两人关系
- 最易欠情债的星座
- 梦见家里的水管喷水预示什么意思
- 风******性面相 分析***女人的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