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之一课时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六 )


客求于我——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上、中、下赏
齐王纳谏 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四国朝齐
10月6日,113班
本课教案的安排较好,不拘于死扣字词 。
《战国策》的介绍不够好,开始上课不是很好,从串讲分析课文开始较好 。
抓住诵读,以此为突破口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更新日期:2005-8-15 阅读次数:2210
教学目的 通过本文学习古人说话的艺术
教学重点 1 、熟悉和掌握词类活用的特点
2 、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一节
【导语 】
我国有句名言叫做:“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利于行,然而,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叫“糖衣片”,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难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做的 。
(书写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授课过程
一、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先预习课文 。
提示:请注意先看“预习提示”,然后再看课文 。
二、请同学们思考:本文的标题应该如何理解?
这是个兼语结 构
三、请同学们思考:邹忌为什么会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邹忌用设喻的 *** 来进谏的 自己切身的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
四、请问,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
五、请注意一下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有什么特点 。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
三问 :妻、妾、友 三答
三比: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
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之一课时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
六、分析三文的设喻
联想
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七、请找出本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吾妻之美我者
吾妾之美我者
吾友之美我者
美,这里是形容词活用做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八、请分析这一句话“忌不自信”
这是一句宾语前置,即:“忌不信自”
九、熟悉课文,处理课后作业 。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联想
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一、 教学目的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 。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
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 ***。
4、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
二、重难点
1、重点字词、句式
2、《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3、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
三、教学设想
可在教师指导下,以讨论、串讲、表演、做练习等方式,引导同学自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老师的讲授既要讲清楚重难点,分析好思想内涵,又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应以练为主 。
四、课型和课时
自读课 两课时
五、教学步骤和内容
之一课时
1、导入:由三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位演忠臣、一位演奸臣,一位演皇帝,忠臣向皇帝进谏,要他多听从民意,广开言路,不要受小人蒙蔽,岂料奸臣在皇帝旁边挑拨离间,龙颜大怒,奸臣将忠臣推出去斩 。由这小品导入古代臣子进谏若直接言明自己的意见(即“直谏”)会很危险,臣子进谏更好是讽谏,由此引出题目,并解释“讽”及课题的意思 。
2、点出《邹忘讽齐王纳谏》一课选自《战国策》,用幻灯片打出该学的知识 。
《战国策》: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
3、转入对文段的学习 。
(1)学习一、二段的字词和句式(重点字词用幻灯片打出)
①孰:通“熟”,仔细
私:偏爱

朝服衣冠:zháo:朝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