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咏物言志法
咏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 。它与咏物寓情的区别是:咏物寓情只状物,不直接抒情;以状物代替抒情;咏物言志既状写事物,也直接抒怀,因物生情,有感而发 。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就是咏物言志之作 。文章首先“咏物”,描写花生的可贵品质:“它只把果实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拔出来 。”然后“言志”,说明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表面好看而对别人没有益处的人 。咏物言志,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显得具体,物象因情志而饶有韵味 。二者相融相汇,相映生辉 。
⑤融情于事法
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 。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 。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
这一段叙述文字,朴实无华,把慈父的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
⑥融情于理法
融情于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 。如林觉民的《与妻书》就是一篇融情于理的美文 。为了向妻子最后一次表白自己的心志和爱憎,作者并非情意缠绵,泪语柔情,而是以理代情:“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作者将爱妻之情与“勇于就死”之理熔为一炉,以含情之笔说理,以明理之言诉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
⑦托物言志
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 。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 。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也即间接抒情方式)之一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 。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 。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的豪情壮怀 。
托物言志是借富有特征的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季羡林的《清塘荷韵》,通过记述荷花艰辛的生命历程,表达出对生命顽强、坚韧的赞美 。作者寄情与物,将纷繁复杂的人生感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予以体现,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所谓“一花一天国,一沙一世界” 。
可见,托物言志既是一种间接的抒情方式,又是着眼于整篇文章而言的一种表现手法 。不要把它单一看作
示例
石榴
郭沫若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 。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 。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丽,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烈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推荐阅读
- 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通用范本
- 高二状物语文满分作文
- 初中七年级有物理吗 七年级有物理吗?
- 一年级数学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教师个人教学反思范文
- 七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 七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5篇
- 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告诉我们的道理
- 潺潺流水怎么读 潺潺流水怎么念
- 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 三年级语文手抄报
- 烟波浩渺什么意思 烟波浩渺,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