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段
设问:君子和小人的朋党有什么区别?
明确:君子是真朋 , 小人是伪朋 。从本质上说小人无朋 。
分析:本段对朋党的性质进行对比 , 是在前一段基础上的深入剖析 。以“同道”与“同利”的对比引出“真朋”“伪朋”的本质差异 , 由于小人之朋是从利出发的 , 所以只能是暂时的 , 只能是假的;而君子之朋出于对道的共同追求 , 所以必然能“终始如一” , 所以是真的 。得出“退小人之伪朋 , 用君子之真朋 , 则天下治矣”的结论 , 从而强调辨明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重要性 。
3、第三段
设问1:本段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明确:对比论证 , 举例论证 。
分析:本段广泛列举史实 , 证明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 , 用小人之伪朋则国亡 。作者引用历史事实 , 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正面例子:尧舜用君子之朋 , 退小人之朋达到天下大治 。反面例子:汉献帝、唐昭宗残害君子之朋而亡国 。正反对举的例子:纣不为朋而亡国;周朝为一大朋而国兴 。用“进”君子之朋和“退”小人之朋的史实进一步强调辨明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重要性 。
设问2:从历史的兴衰来看 , 明君应该怎样对待朋党?为什么?
明确:应该任用君子之真朋 。因为“用君子之真朋 , 则天下治矣” 。
4、第四段
设问:本段在论述上 , 与上文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本段在上文大量引用事实的基础上 , 着重阐述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 , 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的道理 。
分析:本段先紧接上文对纣、汉献帝、唐昭宗等反面事实进行分析 , 得出皆“乱亡其国”的结论;然后再对舜被称为圣人和周能够兴国的原因进行分析 , 说明善于用君子之朋的重要 。本段通过对国君对待朋党的态度进行对比 , 以及在“治”“乱”与“兴”“亡”的对照中再次强调辨明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重要性 。
5、最后一段
照应开头“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 希望皇上汲取历史上兴亡治乱的经验教训 , 大胆信用君子之朋 。收束全文 , 点明主旨 。
四、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是一篇富有战斗性的政论 , 历来享有盛名 , 为人称道 。它充分体现了欧阳修政论的风格和特点 。其中有两个特点特别鲜明:
1、层层对比 , 事理结合 , 增强论文的说服力 。
为了阐明朋党有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 , 作者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全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中 。
第二自然段 , 论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 , 对比分析真朋与伪朋的实质 , 是说理的对比 。第三自然段是纵向举例对比 , 举出历史上几个正反典型实例 , 说明用君子之党与用小人之党的不同后果 。作者比较古代的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及其在历史上所起的不同作用 , 将“治”与“乱”、“兴”与“亡”进行对照 , 是史实的对比 。第四自然段在上述史实基础上作归纳对比 , 说明仁君与昏君的区别就在于辨析朋党 。
通过上述对比 , 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正与邪、善与恶、是与非、真与伪 , 国君是否信用君子之朋的得与失、利与弊 , 则一目了然 。
2、运用排比、对偶 , 增强说理气势 。
本文大量运用了对偶句、排比句 , 增强了说理的气势 。对偶句如“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 , 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退小人之伪朋 , 用君子之真朋” 。排比句如“所守者道义 , 所行者忠信 , 所惜者名节” 。又如第四段中自“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 , 莫如纣”起 , 连用三个“莫如” , 对历史上的昏君予以彻底否定 , 语气坚定有力 。后面又连用两个“莫如” , 对贤君给予肯定 。排比句对偶句的交相运用 , 使句式长短相间 , 错落有致 , 行文时徐时疾 , 张弛有度 , 充分展现了欧阳修政论的艺术风格 。
五、作业
1、积累本文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
2、探究:本文对你在写作方面有怎样的启发?试着写一段驳论 , 500字左右 。
推荐阅读
- 种树郭橐驼传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 毕业论文三线表格怎么做 毕业论文中三线表制作的步骤
- 发朋友评论为什么只显示第一行 为什么朋友圈发一段话只显示第一行
- 如何文学评论人物形象 如何进行文学评论
-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是什么意思?《谨》论行走坐立好习惯
- 2020年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报名时间
- 2020年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报名入口及条件
- 2020年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
- 2020年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公告
- 柳州克里湾门票价格分上午下午票吗 柳州市克里湾水上乐园票价2020年7月,看看大家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