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文多 摄
按第七批集采约定的奥司他韦胶囊(75mg)首年采购量1446.66万粒来看,中标的10家企业将负责供应其中的80%,即1157.33万粒 。
按照广东东阳光药分到的山东、湖北、广东和重庆市场,这四大区域的80%约定采购量合计为505.78万粒,占整体采购量的约43.7%,这已经是第七批集采中,奥司他韦中选药企分到的最大份额 。但因单价不及此前的1/10,对应的约500万元销售额,甚至不到东阳光药2021年的营收零头 。
75mg奥司他韦胶囊的剩余采购量为651.55万粒,即使按中选最高价2.7元/粒计算,合计金额为1759.19万元,再摊到9家企业身上 。
一家中选企业代表此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称:集采之前,“可威”让新进企业基本没有市场空间,所以即便有的企业通过了一致性评价,也没有真正投入生产、销售 。
集采后,除保供产量以外,生产企业也不敢贸然增加产能 。业内人士表示,奥司他韦的销售与季节性流感暴发情况强相关,如果快速扩张产能,未来没有暴发季节性流感疫情,则难以收回前期投入成本 。而前两年流感感染人数不多,奥司他韦销量低迷,企业都比较保守 。
倍特药业方面就对采访人员表示,公司针对奥司他韦产品采用的是订单式生产,会根据市场需求来安排生产计划 。一品红(SZ300723,股价44.77元,市值129亿元)方面也曾表示,公司采取的是“以销定产”原则 。而未中选企业干脆离场或集中火力生产奥司他韦其他剂型 。在奥司他韦市场需求非正常爆发的情况下,企业供应能力难以满足 。
另一方面,医院在集采前的报量也很小心 。一名业内人士以其负责的医院举例,流感不暴发的时候一个月开不了100盒,结果全年就报了1000盒的量,还有下面的小医院只报100盒 。但等到暴发的时候,一个月又需要1000~3000盒 。
与此同时,国内原料药生产厂家少,这也让多家企业在这波流感高峰过境时“无米下锅” 。数据显示,当前在国内登记的奥司他韦原料药企业27家,境内生产16家、境外生产4家、进口4家、国产3家;已批准在上市剂型中使用的原料药涉及12家企业 。
第七批全国集采中中标奥司他韦的药企中,东阳光药、中山万汉、诺泰生物(SH688076,股价29.69元,市值63.3亿元)三家都有原料生产资质 。
倍特药业相关负责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在这一轮奥司他韦保供中,努力保证原料药的采购是公司的重要任务之一 。
该人士坦言:“公司磷酸奥司他韦的原料药系外购 。在流感暴发伊始,公司已经采购了该品种的原料药并增加了采购批次 。但因原料药有一定的供货周期,加上今年市场需求增长较大,在原料药采购过程中确实也遇到了困难 。面对这一困难,公司已在积极解决中,比如考虑新增原料药供应商 。但是否实现新增,还需要经过严格的考察、筛选和药品稳定性的验证以及监管部门的批准 。”
因为过去两年流感人数下降,奥司他韦原料药的使用量骤减,很多企业也没有在今年恢复,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今年原料药供给更加紧张 。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每经采访人员 文多 摄
在上游市场,原料药价格也在“看着涨” 。
3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致电多家称可提供奥司他韦原料药厂家 。
有厂家表示只能供给科研机构 。有厂家则称,公司原来可以生产原料药供出口,但因疫情已经停止生产 。还有一家上游企业表示:“如果你要得不多,我们可以把给实验室用的原料药发给你们 。”但这家企业的价格开到了2.4万元/公斤,其工作人员坦言,这一价格比流感前上涨了4000元左右 。而且本来是供给试验机构,所以价格本身就比较贵 。
随着流感再次暴发,更多奥司他韦厂家看到了原料药的重要 。2022年半年报中,一品红表示为增强公司供应链稳定性,公司申请了磷酸奥司他韦原料药的开发,该项目已进行申报 。今年3月,金城医药也表示公司奥司他韦原料药产品已申报,处于审评审批阶段 。
采访人员也注意到,继奥司他韦胶囊之后,即将进行的第八批国家药品集采将奥司他韦干混悬剂也纳入集采名单 。共有7家企业参与竞争,包括东阳光药、博瑞制药、倍特药业等,既有原料制剂一体化的企业,也有暂不具备原料生产能力的企业 。
推荐阅读
- “鸟巢”该拆除吗?占着北京黄金位置,每年维护费用8000万?
- 媲美的意思 媲美的意思和拼音
- 转基因大豆能发芽生长吗 转基因大豆能发芽吗
- 制作视频保姆式教程 如何制作视频
- 四价流感疫苗要打几针 成人 四价流感疫苗要打几针
- 老话说“驴肉香,马肉臭,饿死不吃螺子肉”,螺子肉真的那么难吃吗?
- 哪些植物最值钱 谁说“植物”不值钱
- 为什么在中国,自古对“狗”的评价都很差?
- 为什么EXCEL表格里“0”打头的数字显示不出来 表格中输入0开头不显示怎么办
- 憧憬的意思怎么解释 努力的意思怎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