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才辈出,贤士如云的洪州,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
——百姓乐业,天清气净的风俗画卷 。
2、对失意人生的悲叹是文章的本质
文章的原题是《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阁饯别序》,王勃在自己的锦绣文章的关键之处用“遥襟甫畅,逸兴遄飞”一语转入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绘中来 。
A 、 宇宙没有穷尽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 ——据说,王勃曾撰《周易发挥》五卷,对历算尤其精通,曾作《大唐千岁历》 。这两个句子表明他深受术数之学的影响,从而造成他内心的悲凉。
B 、 人生难免失意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嗟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孤独无依中的悲凉心境彻底透露出来 。举目无亲,无人理解,这种感受岂止一天两天?
C、 壮志难酬的痛苦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
——两句话说尽了壮志难酬的痛苦 。
他一方面只能为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的不得志而叹息,
另一方面,又只能以孟尝、阮籍自慰,或者把自己比作涸辙之鱼以强作乐观开朗,或者以“酌贪泉”而仍然能够保持纯正本色来自勉 。这是多么无奈和痛苦啊!
不仅如此,他还要把自己的痛苦隐得更深,带着满脸欢笑说自己“喜托龙门”,说阎某人是自己的知音,“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作序,可谓曲尽衷肠 。
六、赏析语言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 。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
运用:(翻译)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
运用:(翻译) 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评析: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 。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 。
运用: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
七、赏析特色
1、 工整的对偶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_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 。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启承转合 。
2、 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
3、 运用典故,简练含蓄(找一下,文中运用了哪些典故) 。
加强论证,叙事抒情,而运用的手法却有所不同 。有明用,有暗用 。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
推荐阅读
-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点 高考文言文知识常考点
- 高三临近高考学生演讲稿 学生临近高考演讲稿
- 2011年11月25日出生的人,高三多少
- 为什么中午总是睡不着觉 为什么高三中午睡不着觉
- 为什么高三会有高原期
- 小升初语文课文复习资料
- 初二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学期末初二语文教师教学总结
- 高三年级工作总结汇报 高三年级的工作总结10篇
-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 山东语文高考考什么卷2021年 山东语文高考考什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