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采访人员了解到,PC端弹窗广告每条低至1分钱,移动端弹窗广告每条低至2分钱,一家公司单日最高可提供100万条弹窗广告服务 。
采访人员在某搜索引擎以“网络弹窗”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排在搜索结果第一位的便是某弹窗广告的营销网站 。进入该网址后,“大数据AI系统化精准弹窗,引爆推广潮流”的宣传语迎面扑来 。
采访人员以养生类产品广告主身份展开进一步调查 。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每天都会有四五个广告主进行弹窗广告咨询,这种推广形式没有风险且受到认可 。“PC端弹窗广告低至1分钱每条,移动端弹窗广告低至2分钱每条 。”某弹窗广告公司工作人员小亚向采访人员提供了服务报价,据其介绍,市场普遍如此定价 。
当采访人员提及需要进行何种资质审查时,小亚回复说:“我们有内部审核渠道,一般都是可以过的 。”
对于何为“内部渠道”,小亚解释:“我们这边都是给你‘套户’的,不需要你提供资质 。”同时承诺,不会翻车,即便翻车也是“套户”公司受牵连 。
据了解,“套户”是指企业自己缺少资质或不符合要求无法直接开户,就用同行业的别人已经开好的户进行推广 。这也是营销推广行业默认的“潜规则” 。
“一般都是这么操作的,没有被发现或者被处罚过 。”小亚反复解释以期消除采访人员的疑虑 。随后介绍其公司优势,“我们可以根据网民在搜索引擎搜索的关键词,以及浏览过的同行网址,实现数据精准匹配” 。小亚还发了一张后台操作截图给采访人员,表示后台可根据客户需求,自定义年龄、行业、性别以及投放地区时间等要素,定制广告接受群体画像 。
根据新华社此前报道,此类商家在接单后会通过技术手段非法搜集并分析网络用户上网行为数据,掌握他们的年龄、性别等重要信息,以此对网络用户进行分类 。之后商家会根据广告主要求设置合适的标签用户,在他们上网时进行追踪并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做到“精准定位”,且能实时监控分析投放效果 。同时,商家有技术“强迫”用户收看或点击弹窗 。
利益驱动处罚乏力
弹窗广告屡禁不止
弹窗广告并不是新问题,监管部门也做了许多工作 。
早在2014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国家工商总局召开“整治网络弹窗”专题座谈会,启动“整治网络弹窗”专项行动 。然而,弹窗广告至今依旧在困扰消费者 。
那么,弹窗广告缘何屡禁不止?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分析,弹窗广告违法成本低,收益高 。广告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弹窗广告的罚款上限为3万元 。而广告所获得的收益要高得多 。
“这种商业行为侵害了成千上万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成千上万的消费者不可能联合诉讼维权,且成本太高,而单次违法社会危害小,影响力不足,无法形成对抗力量 。换言之,制约性力量太小无法形成忌惮,这也是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王四新说 。
此前新华社报道,一位多年从事网络色情案件查处工作的公安民警表示,当前部分网站盈利能力不足,涉黄赌等违法生意“来钱快”,经营违法低俗信息弹窗是不少网站的主要盈利点 。同时,一位地方工信部门负责人透露,当前部分地方监管部门在非法弹窗治理方面投入人力财力有限,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得以浑水摸鱼、逃避监管 。另外,实践中也存在执法标准不清晰、法律法规滞后、移动端监管成本大等难题 。
用户反馈助力监管
多措并举根治乱象
《法治日报》采访人员注意到,21世纪伊始,“骚扰电话”满天飞,成为当时手机用户最头疼的问题,但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 。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手机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标记此号码为骚扰电话”的选项,用户的限制使得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 。谷歌浏览器已开始尝试类似举措,在关闭广告时为用户设置“不感兴趣”“不再弹出”等选项 。
“用户反馈助力监管体系完善,多方互动形成长效机制 。”王四新认为,这也许是可借鉴的方法 。
业内人士建议,应完善相关信息过滤屏蔽技术,构建更高效、开放的监督体系,加强职能部门信息共享与执法合作 。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网络综合治理,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
不过,提及行业自治,赵占领持消极态度 。他认为,弹窗广告已经形成完整的利益链,是众多互联网公司、广告公司的重要营利来源,单纯提倡行业自治意义不大,用制度倒逼行业健康发展更有效 。
推荐阅读
- 手机怎么打开vsd文件 怎么打开Vsdx和vsd文件
- 魅族怎么恢复误删录音文件
- 微信保存的文件在哪里找得到 微信保存的文件在哪里
- 怎么更改图片文件的修改日期 怎么随意更改文件修改日期
- winrar为加密的文件输入密码 未加密的文件输入密码什么意思
- 小米手机无故出现提示音是怎么回事?
- 小米手机提示音一直响怎么回事 小米手机提示音一直响
- 安装博图v16提示先决条件不满足 怎么安装博图V16软件
- 电脑文件夹一点右键就死机 电脑一点右键就死机求助
- 求商场自动扶梯,直梯的安全提示语,文字的~!!在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