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在讲到科学发现的逻辑时 , 也曾提到:
传统观点认为 , 科学发现靠归纳 , 也就是观察事实-归纳理论-证实理论 。 但实际上 , 科学发现的逻辑应该是:先提出问题 , 然后针对问题提出理论猜想 , 再用事实证据检测 , 如果检测和猜想相符 , 就保留;如果一直没有反例 , 就维持猜想的“暂时有效性”;如果出现了反面证据 , 就放弃这一猜想 , 构想新的理论 , 进入新一轮检测 。 也就是用“问题——猜想——反驳”的“试错机制” , 代替“观察——归纳——证实”的“实证机制” 。从爱因斯坦和波普尔的表述可以看出 , 与实践出真知的归纳法不同 , 逻辑自证的演绎法更倾向于逻辑假设先行 , 实践检验殿后 。 从结论真实性的角度来看 , 逻辑比事实更重要 。
在产品工作过程中 , 通过演绎法推理出理论并不简单 , 但通过演绎得出的结论 , 除了保真 , 还往往具备可迁移性 , 一通百通, 一解百解 。 例如 , 微信群的群人数限制 , 就传言与邓巴数理论有关 。 人类学家邓巴曾提出“邓巴数理论”——人类个体所能维系的稳定社交关系数量在150左右 。 据此 , 可推断:
大前提:人类个体所能维系的稳定社交关系数量在150左右 。 小前提:互联网用户是人类 。 结论:互联网用户所能维系的稳定社交关系数量在150左右 。
根据这一结论 , 微信群的群人数在40人以内时 , 可以直接加入;而大于40人时 , 须征得对方同意;在大于100人时 , 则无法通过识别群二维码入群 。

文章插图
【邓巴数】
2. 第一性原理
演绎法只要大小前提正确 , 结论一定保真 , 是否意味着演绎法完美无缺 , 掌握者真理在握?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
其主要问题在于 , 我们怎样才能确定前提是正确的?例如 , 上一小节我们提到的微信群人数的例子 , “人类个体所能维系的稳定社交关系数量在150左右”这一大前提 , 来源于人类学研究上的归纳 , 而由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并不保真 。
这就要求演绎法的前提不能来自归纳 , 只能来自更高链条的演绎推理 。 但是演绎法的链条不可能没有极限地向后倒推下去 , 最终必须有一个基石 , 一个来自系统之外、能够逻辑自洽的元起点 , 成为“第一推动力” 。 这个基石 , 就是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 。
最早提出第一性原理的人 , 又是亚里士多德 。 他认为在每个系统中 , 都存在着一个第一原理 , 它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 , 不能被省略或删除 , 也不能被违反 。 从更容易理解的角度来说 , 第一性原理就是那些不言自明的 , 可以据其演绎推理出系统之内所有命题的“公理” 。
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 , 就曾根据5条公理、5条公设和23个定义 , 推理出了48条定理和467个命题 , 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演绎推理的丰碑——几何学 。
《几何原本》中的5条公理分别是:
- 等于同量的量彼此相等(如果a=b , b=c , 那么a=c);
- 等量加等量 , 其和仍相等(如果a=b , c=d , 那么a+c=b+d);
- 等量减等量 , 其差仍相等(a=b , c=d , 那么a-c=b-d);
- 彼此能够重合的物体(或图形)是全等的;
- 整体大于部分 。
- 由任意一点到另外任意一点可以画直线;
- 一条有限直线可以继续延长;
- 以任意点为心 , 以任意距离(半径)可以画圆;
- 凡直角都彼此相等;
- 过直线外的一点 , 可以做一条而且仅可以做一条该直线的平行线 。
当前最为知名的第一性原理的实践者 , 应该就是马一龙马斯克了 。 马斯克曾如此阐述他理解的“第一性原理”:
“我相信有一种很好的思考架构 , 就是第一性原理 , 我们能够真正地思考一些基础的真理 , 并且从中论证 , 而不是类推 。 我们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类推式地思考问题 , 也就是模仿别人做的事情并加以小幅更改 。 但当你想要做一些新的东西时 , 必须要运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 。推荐阅读
- 如何做的精准引流获客 引流获客是什么意思
- 百度上发布自己的广告的方法与步骤 如何在百度上发布自己的广告
- 公众号裂变系统如何传播 公众号裂变系统
- 怎样才能运营好小红书 小红书账号如何运营
- 羽绒服应该如何保养 羽绒服的收纳方法
- 面相颧骨高好不好?这种面相的人运势如何呢?
- 面相算命图解穷人面相
-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生命 命中婚姻美满面相 你就是一个幸福女人
- 5种网上挣钱的方法 网络创业如何赚钱
- 管理企业10大定律 如何管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