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一年级地理教案( 二 )


带状村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
〔二〕城市的起源:乡村→集市→城市
1.城市形成的基本条件:
a.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 , 产生剩余产品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 , 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剩余产品 , 这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城市出现之前 , 人类农业生产才起步 , 耕作方式落后 , 属迁移农业 , 所以乡村形成 , 只能是半固定的原始棚舍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 , 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出现了固定乡村的同时 , 农业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 , 这就是说 , 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与农业差不多同时出现 , 所以说 , 城市与定居农业也是同时出现 。
b.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
第二次社会分工 , 手工业和农业分离 , 出现了非农业人口和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 , 进而出现商品交换和集散的场所──集市 ,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 交换地域的进一步扩大 , 集市就有可能进一步演变为城市 。
2.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读课本图6.4思考:
a.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出现的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中美洲等地 。)
b.第一批城市出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中低纬度地区 , 光热条件好 , 大河冲积平原 , 有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 , 自古以来 , 这些地方 , 农业耕作业发展十分理想 , 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世界早期城市临河分布 , 也是因为用水、运输方便 。)
c.古城市的分布与古文明的联系?(古城市的出现是古代文明的一种象征 。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 也就是人类古文明起源的地区 。)
3.古代城市的发展受农业自然经济的限制
读图6.6 , 印度河畔的摩亨佐·达罗废墟 , 为什么不能延续到今天?
古代城市兴衰起落很大 , 发展很不稳定 , 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 古代城市的发展水平一直很低 。同时摩亨佐·达罗的消失 , 也意味着环境的变味 , 人类曾经在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地区创造了灿烂的古文明 , 可是人类在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中毁坏了天然的生态系统 , 使之荒漠化 , 同时也使古文明在此消失 。
小结
一、聚落
1.概念
2.分类:乡村与城市
二、聚落的形成
1.乡村形成的原因
(1)人类聚居的本性和需求
(2)乡村形成的历史条件
(3)乡村的发展
(4)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城市的起源
(1)城市出现必备的条件: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的分工
(2)世界早期城市的分布
课后思考
1.讨论我国南、北方乡村景观的形态差异及其原因 。
2.讨论早期城市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课堂巩固]
单项选择题
1.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错误叙述是()
a.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
b.城市规模较大 , 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先有乡村聚落 , 后有城市聚落
d.乡村和城市是同时出现的
2.关于乡村聚落的正确叙述是()
a.世界上开始有了人类就出现了乡村
b.世界上开始出现畜牧业就出现了乡村c.最初的村落是半固定的、分散的
d、村落的形成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不大
3.关于村落的形成与地区环境的关系的正确选项是()
a.平原地区的乡村 , 平面形态多呈圆形和不规则的多边形
b.沿河谷分布的乡村 , 平面形态多块状
c.平原地区的乡村 , 因自然条件相对均一 , 平面形态多点状
d.黄土高原上的乡村多为带状平面形态
4.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的先进地区 , 其原因是()
a、肥沃的土壤 , 便利的灌溉条件
b、暖湿的气候 , 密集的人口
c、丰富的矿产 , 先进的技术
d、便捷的交通 , 悠久的历史
5.世界上首批城市多数诞生在()
a.河流中上游山区
b.河流中下游平原
c.中低纬度和沿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