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教学计划表 中国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二 )



9、合理使用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 , 课件 。做好器材的登记 , 使用 , 保管工作 。
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一) 2课时 第二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 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单元检测 2课时
第三周:地图(一、二) 2课时
第五周:单元检测 2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2课时
第八周:单元检测 2课时
第九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2课时 第十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2课时
第十一周:复习 2课时
第十二周:期中反馈测试 2课时
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2课时 第十四周:世界的气候 单元检测 2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2课时
第十七周: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单元检测 2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2课时
第十九周:单元检测 复习 2课时
第二十周:复习 巩固练习 2课时
第二十一周:复习 巩固 2课时
第二十二周:复习 综合检测 2课时
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试
中国地理学科教学计划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 , 本人承担七年级五至八班共4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 , 新课标 , 新教材 , 新环境 , 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 , 学生对地理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 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 。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 。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 , 计算机辅助教学 , 网络环境 , 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
少数学生学习兴趣也许不是十分的浓厚 , 认为比枯燥;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地理科比较难 , 难以理解;有些学生认为读图比较难;有些学生认为地理科学习的作用不大 。但是 , 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兴趣比较浓厚 , 也热爱地理这个学科 , 且基础还行 。
二、教学任务或目标
1.优质地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 , 尽量多的辅导学生 。
2.让学生学得轻松 , 课堂气氛和谐 。
3.让学生学会学习 , 学会分析问题 , 能客观的看待事物 , 学会做人 。
4.减轻课业负担 ,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精心钻研教材 , 科学设计教案 , 认真备课 , 认真教学 , 适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 。
5.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 , 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 , 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 。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 , 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 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6.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 。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 , 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 , 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 , 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
7.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 , 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 , 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 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 , 是鲜活的 。
8.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 , 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 。例如 , 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 , 使用学生的语言 。此外 , 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 , 富有启发性 。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 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 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 , 了解大陆漂移 , 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 , 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 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 , 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