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教学计划表 中国地理学科教学计划( 四 )


4、关注学法指导 , 完成学习方法的衔接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时 , 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方法 。学习高中地理 , 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记忆细枝末节的知识 , 结果重点没抓住 , 一到考试还是不会 。因此 , 教师平时就要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 ,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
关注学法指导 , 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的建立 , 绝不是靠外在的知识灌输 , 它必须以学习者的探究式学习为基础 , 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 , 使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 学会理出主干知识 , 建立地理知识网络 。
关注学法指导 , 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读图 。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各种地图 , 从初中所学知识入手 , 引出更深层次的知识 , 通过图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 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其“ 图”而知其“地” , 知其“地”而求其“理” 。逐步尝试敏勤老师的和谐教学模式 。
5、在必修3学习中要讲到中国的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地区、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等 。学生区域地理知识的淡忘 , 对这些知识的学习造成较大的困难 , 有必要对重要的区域知识进行巩固 。但课时有限 , 课堂上不可能化较多的时间去复习区域知识 , 可在教室中张贴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 同时布置学生在课后完成以下世界区域和中国区域的填图作业 。通过填图训练 , 学生能较快地将高中地理中所必须的区域知识恢复 , 实现初、高中地理学习的区域知识衔接 。
6、围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督导组内老师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听评课活动、说教材活动、同课异构活动等教研工作 , 为顺利实现高校教学提供可靠可行保障 。
四、保障措施
1、继续加强周集中教研活动和日常研讨机制 。
教学组长按学期总体计划提前思考每周集中教研活动的议题和内容 , 并将不同的议题内容分配各不同的小组或教师个人 , 提前准备发言提纲 , 教研议题要立足于教学中实际问题和困惑 , 集中教师智慧解决问题 , 要形成比较系统全面的教研会纪要 。要开展好日常研讨活动 , 把教学组建成学术研究的、凝心聚力的组织 , 把办公室建成业务研讨的、风正气顺的场所 。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讨论、沟通请教 , 不能知疑不解、积累问题 。
2、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程序、完善三次备课机制 。
重视团队协作 , 依靠团体力量 , 发挥集体优势 , 集中集体智慧 , 是做好教学工作的成功经验 , 这要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和行动 。第一步 , 人人自备 , 形成初始教案 。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之前自己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 , 分析学生 , 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 , 列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 , 供集体议课时交流、研讨;第二步 , 集体备课 , 形成备课组教案 。教学组、备课组要确保集体备课的时间充分、人员到位、主备人落实 , 在中心发言人发言基础上 , 教师人人都要主动参与和发言 , 解决好疑惑的问题 , 同时严格落实分课时备课的要求;第三步 , 精细备课 , 形成课堂教案 。在教学组集体备课、集中研讨、统一思路的基础上 , 教师个人依据组教案再次进行深入具体的思考、归纳 , 形成更为细化、实用的课堂教案 。
3、规范上课环节 , 提高课堂效益 。
课堂教学尤其是教学班的教学要立足基础 , 面向全体 。教师要以自身严谨的教学行为和态度 , 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责任意识 ,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优良的学风 。要牢记高二学年的教育主题 , 完成高二学年应当完成的任务 , 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 不盲目拔高、不急于上难度 , 确保课堂教学扎实推进 , 稳步滚动 。努力践行和不断创新洋思中学“先学后教 , 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出示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讨论、更正 , 教师点拨;当堂训练】 。学习时间上 , 要实行课时承包制 , 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率 , 全体老师要做到上课不晚到、不拖堂、不无故缺课、不随便调课、不随便占用自习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