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初中地理教学反思5篇( 二 )


又如:在学习北方与南方地区时 , 在组织学生对南北方差异进行讨论时 , 不同小组的效果与进程业不同 , 有的小组很积极 , 提出大量问题 , 涉及领域较广 , 并且为此争论不休 。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 , 很多老师又会反思是否应该调整教学方法 , 事实上能提出问题 , 说明学生的思维已经打开 , 教学目的已经达成 。
学校教师初中地理教学反思2
《日本》这节课的前半部分是属于自然地理 , 后半部分属于人文地理 , 如果分成两个课时上 , 会显得很紧 , 很仓促 。所以我把这节课分为个课时上 , 并且在知识点的顺序上 , 有一定的改变 , 将“人口与民族”和“东西融合的文化”合在一起放到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述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气候几个知识点;第二为课时讲述日本的文化、人口、民族、城市等内容;第三课时讲述日本的经济发展概况;这节课是学习国家地理的第一课 , 教材中有地形图、示意图、景观图等直观材料 , 使理性的知识变得感性化 。所以 ,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 在图中找到相应的地理信息 , 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 , 我通过引导学生读“世界政区图” , 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通过引导学生读“日本地形图” , 认识日本领土组成、地形类型、地形分布、最高山峰、最大平原的位置 , 在“领土组成”的内容后 , 加入“海岸线特点”学习 , 为后续课程有关“经济”的学习作铺垫;通过“板块示意图”让学生知道日本处在两大板块的交界处 , 因此 , 日本是个多火山 , 多地震之国 。在这一部分里 , 我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日本的防震措施(如建房选用轻质木材) , 以及“如何在地震中逃生” ,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防震逃生知识 。讲述日本的`气候时 , 我将北京和东京的气候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 从而认识到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海洋性特征 , 然后我结合日本南北部樱花开放时间差的示意图 , 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日本南北气候的显著差异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 , 学生积极思考 , 师生互动 , 气氛活跃 。我运用多种形式的地图使相关的地理知识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 , 便于学生理解 , 培养他们的读图能力 。对每一个知识点的阐述多以问题形式提出 , 通过分析之后 , 由学生归纳 , 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 。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 , 我让学生展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日本文化和民俗风情方面的资料 , 我再结合历史说明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并且我介绍了日本人的民族精神和现今日本人的一些行为习惯和和环保举措 , 如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是中国的4倍多 , 却还要从中国进口木材 , 日本人很少用一次性筷子 , 一次性筷子都从中国进口;日本的公司、学校里用的大多是再生纸 , 只有发布文件、正式投稿才用白纸 , 乘坐地铁和公交车的乘客下车时都要自觉地把车票投入门口的纸篓中 , 以便统一回收;日本广岛亚运会申办演说会结束后 , 上万人的广场上竞无一张纸片 。这一件件生动例子让我们看出节约资源在日本已深入人心 , 这些也与我们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我便借此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和资源教育 ,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了自己国家还有不足处 , 需要我们一代代国人的努力 , 共同发展 , 作为学生 , 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为将来投身祖国建设做准备 。

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 , 我列举了日本发展经济的种种不利因素 , 但却能在二战后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屈起 , 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 意在突出日本人肯动脑筋 , 善于克服自身的不足 , 充分利用国内的有利因素发展经济 , 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对于“日本工业的布局” , 我拟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们是日本索尼、松下、丰田、三洋公司的策划人员 , 你们准备把你们的工厂建在哪里 , 才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 , 更有利于原料的运进 , 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费 , 从而降低成本 , 使你的产品最具有竞争力?(让学生读图分析 , 并分四组讨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