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二卷 芬尼根的守灵夜( 十 )


在《芬尼根守灵夜》众多的废墟意象中 , 更具代表性和主题性的莫过于——野花摇曳的古代帝国废墟 。这个叙事碎片在小说以戏仿的形式反复出现 。“今天 , 正如当年在普林尼和格鲁梅拉时代 , 风信子在高卢摇曳 , 长春花在伊利里亚古国里蔓延 , 雏菊在努曼提亚废墟之间嬉戏;而在她们周围 , 那些城邦频更其名 , 数易其主 。有些城池早已灰飞烟灭 , 文明与文明互相碰撞彼此毁灭 。然而 , 这些野花却世世代代繁衍不息直到今天 。今天 , 它们还在我们眼前陆续绽放 , 清新迷人 , 一如它们当年绽放在古战场上的模样” 。
此外 , 迦太基古国废墟中植物意象如野雏菊、水仙花和风信子等也撒播在小说文本中 。古代帝国的衰落 , 如阿瑟王的最终失败 , 迪达勒斯的坠入大海 , 或凯尔特吟游诗人在返回仙境途中的翻身落马 , 都是时间之箭、命运之矢不可抗拒性的隐喻 , 所以乔伊斯写道:“睡吧 , 村庄 , 圆形古墓 , 洞穴石冢 , 寻找中的废墟” 。
爱尔兰是一个布满废墟的小岛 。那里的圣地、城堡和塔楼如同中国南宋山水画中的残山剩水 , 具有一种倾颓衰败之美 , 一种凯尔特人所特有的遗世独立的气息 , 是“爱尔兰人的天国一般的废墟和福祉” 。然而 , 这些废墟并不是空旷与虚无;相反 , 它们有时是充满灵性的神圣所在 。因为这些古老的废墟里仍然埋藏着凯尔特文明的踪迹和精神 , 浸润在朦胧的神话光芒和尖锐的现实色彩之中 。废墟是世界的一道裂缝 , 一个他者 , 一向锲而不舍地纠缠着知识分子们的想象力 。而作为“他者”的废墟也构成了人们视野中的一个所谓的“空洞”;这个“空洞”一直延伸向无限 。而一个空洞的废墟化的世界正是乔伊斯所处于的20世纪经历了战争劫难的西方现代社会的隐喻 。
在《芬尼根的守灵夜》中 , 废墟作为主题意象也折射出这部作品的审美倾向 , 即破碎性;而破碎性正是其废墟美学的核心特征 。
《芬尼根的守灵夜》也是一部巴洛克风格的寓言 , 一部关于人类在废墟中生存状况的寓言 , 一部关于芬尼根、壹耳微蚵(HCE)和安娜(ALP)如何从堕落到复活的寓言 。
废墟意象具有审美价值的原因在于 , 废墟一语道破玄机 , 道出了20世纪特有的衰败景象 , 即世界的分崩离析、意义与形象的分裂、能指与所指的游离 , 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忧郁 。当传统哲学的价值观念被颠覆时 , 作品便成为一堆废墟 。而“废墟”一词无疑为解开《芬尼根的守灵夜》的叙事之谜提供了一把新钥匙 。
《芬尼根的守灵夜》的审美特征则在于“共时性”事件的碎片化 , 即“废墟化” , 而废墟美学的核心就在于偶然性和破碎性 。
5《芬尼根的守灵夜》的主体内容是什么?《芬尼根的守灵夜》从傍晚开始 , 清晨结束 。梦幻的核心是一家人:父亲伊尔威格 , 母亲安娜 , 女儿伊丽莎白以及孪生兄弟桑恩和谢姆 。伊尔威格一家住在都柏林郊区凤凰公园附近 , 老伊尔威格经营一个*** 。在凤凰公园里 , 他对两位少女做了些不体面的事 , 因而受到审讯 。梦中还有桑恩兄弟为夺得姑娘的欢心而争斗 , 最后以伊尔威格的夫妻生活结束 。
END , 本文到此结束 , 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 , 还望关注本站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