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变换人称(她—你):一般来说,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 。但是,由于抒发情感的需要,有时也可变换人称叙述 。特别是在感情激动到极点时,往往不自觉地突然转向所叙述的人、物 。例如,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中抒发了强烈的愤慨之情:“_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闻一多在讲演的大会上将人称“他们”转换为“你们”,直呼特务们,并怒斥他们,痛快淋漓,浩然正气充乎天地间 。
C.善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呼告、反复):有很多修辞,都是随作者情感的激化和升华而产生的;反过来,它也正适合表达作者强烈的情感 。直接抒情时,要加以选用 。例子很多,不再赘述
3.总结:直接抒情不讲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的袒露;它直陈肺腑,发自内心;它有极强的感染力、爆发性 。它或像高山大海,波澜壮阔,气势酣畅,遒劲感人;或像火山喷发,宣泄奔腾,感情浓烈,撼人心魄;或像潺潺溪水,脉脉流淌,清静幽雅,沁人心田 。
(二)比较揣摩,学习间接抒情方法
导语:间接抒情是与直接抒情相对而言的 。它不像直接抒情那样直抒胸臆,它不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而是借助各种外物,含蓄委婉地加以表达 。直接抒情是情感的直接抒发,技法简单明了、易于掌握;但间接抒情是把情感和人、事、景、物融为一体,技法多样、值得探讨 。
1.出示任务(PPT显示2页):让我们体会改成直接抒情的片段五——八,与原文相比,效果怎样?探讨间接抒情的方法 。
片段五: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各种事物都充满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片段六: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东北特有的植物、动物、农作物、物产等,还有那神奇的事情,让我回味无穷、永生难忘!
片段七: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再见了,韩麦尔先生,我永远会记得您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永远会记得您的教诲,永远会记得法语及我们最亲爱的祖国!
片段八: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感谢那次爬山,感谢我的父亲,您的教育我终生难忘!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片段五改动后,虽直接表现了对生命的赞美,但南方初春的田野是怎样的,焕发着怎样的勃勃生机,我们无法体会,没有细化景物,就没有生动性,眼前就没有画面感,显得枯燥乏味 。
片段六改动后,将东北特有的景物都删掉了,只用一句话带过,脑海中缺乏画面感,无法体会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原文还大量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形象的、生动的画面 。
片段七改动后,缺乏对韩麦尔先生神态、语言、动作的细致描写,我们就感觉不到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刻所表现出来的撼动人心的一面,情感也就弱化了许多 。
片段八改动后,没有了最后的议论句,这件小事的意义也就不明显了,整篇文章的主旨也得不到更好地升华 。
(2)教师指导(PPT显示):细化景物,即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巧用修辞,即是“让情感形象生动”;描摹人物(精雕肖像、刻画神态、突出语言、延长动作),即是“让情感站立起来”;议论点睛,即是“让情感深邃无底” 。明确四种间接抒情的方法,并形成板书 。
3.总结: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优美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
四、牛刀小试,体验抒情
推荐阅读
- 一年级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通用范本
- 高二状物语文满分作文
- 初中七年级有物理吗 七年级有物理吗?
- 一年级数学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教师个人教学反思范文
- 七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 七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5篇
- 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告诉我们的道理
- 潺潺流水怎么读 潺潺流水怎么念
- 语文a版六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 三年级语文手抄报
- 烟波浩渺什么意思 烟波浩渺,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