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周长多少公里,地球周长多少公里?( 二 )


6地球的周长是多少公里地球的周长是:约为40075公里 。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2006年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 , 因为其运动轨迹与其它八大行星不同) ,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 。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 , 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 , 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 , 包括太阳和月球 。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 , 包括人类 , 地球是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 , 极半径6356.752千米 , 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 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5千米 , 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 。太空之所以上看地球呈蓝色 , 是因为天空是地球的另一级 , 被海水所覆盖了 。地球是一个大磁铁 , 通过南北两极 , 磁场可以一直延伸到地球及地球以外十万千米以上的高空 。地球由地壳地幔以及地核组成 , 地核的温度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 , 在6371千米深处的地球中心 , 温度高达4500~5000摄氏度 。地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球体 , 其实它是一个椭圆体 。地球赤道周长要比本初子午线周长要长 。
之一个算出地球周长的人──埃拉托色尼 。
2000多年前 , 有人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计算出地球周长 。这个人就是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 。
埃拉托色尼博学多才 , 他不仅通晓天文 , 而且熟知地理;又是诗人、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 , 曾担任过亚历山大博物馆的馆长 。
细心的埃拉托色尼发现:离亚历山大城约800公里的塞恩城(今埃及阿斯旺附近) , 夏日正午的阳光可以一直照到井底 , 因而这时候所有地面上的直立物都应该没有影子 。但是 , 亚历山大城地面上的直立物却有一段很短的影子 。
他认为:直立物的影子是由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所造成 。从地球是圆球和阳光直线传播这两个前提出发 , 从假想的地心向塞恩城和亚历山大城引两条直线 , 其中的夹角应等于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 。按照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 , 已知两地之间的距离 , 便能测出地球的圆周长 。埃拉托色尼测出夹角约为7度 , 是地球圆周角(360度)的五十分之一 , 由此推算地球的周长大约为4万公里 , 这与实际地球周长(40076公里)相差无几 。他还算出太阳与地球间距离为1.47亿公里 , 和实际距离1.49亿公里也惊人地相近 。这充分反映了埃拉托色尼的学说和智慧 。
埃拉托色尼是首先使用“地理学”名称的人 , 从此代替传统的“地方志” , 写成了三卷专著 。书中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海陆分布 。埃拉托色尼还用经纬网绘制地图 , 最早把物理学的原理与数学 *** 相结合 , 创立了数理地理学 。
地球的起源与演变:
1、地球的形成 。地球历史非常久远 。
根据放射性碳定年法的测量结果 , 太阳系大约在65±0.08亿年前形成 , 而原生地球大约形成于65±0.04亿年前 。从理论上讲 , 太阳的形成始于65亿年前一片巨大氢分子云的引力坍缩 , 坍缩的质量大多集中在中心 , 形成了太阳;其余部分一边旋转一边摊平 , 形成了一个原行星盘 , 继而形成了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其他太阳系小天体 。星云假说主张 , 形成地球的微行星起源于吸积坍缩后剩下的由气体、冰粒、尘埃形成的直径为一至十千米的块状物 。这些物质经过1000至2000万年的生长 , 最终形成原生地球 。初生的地球表面是由岩浆组成的“海洋” 。
从太古宙起地球表面开始冷却凝固 , 形成坚硬的岩石 , 火山爆发所释放的气体形成了次生大气 。最初的大气可能由水汽、二氧化碳、氮气组成 , 水汽的蒸发加速了地表的冷却 , 待到充分冷却后 , 暴雨连续下了成千上万年 , 雨水灌满了盆地 , 形成了海洋 。暴雨在减少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同时 , 也洗去了大气中的很多二氧化碳 。此外 , 小行星、原行星和彗星上的水和冰也对是水的来源之一 。黯淡太阳悖论指出 , 虽然早期太阳光照强度大约只有当前的70% , 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足以使海洋里的液态水免于结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