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带表格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四 )


(2)力的相互性: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 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3)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说明只要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了 , 不管是速度的大小还是速度的方向改变了 , 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变化.
3.力的表示方法
(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力.
①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②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③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 , 常把物体用一个点表示).
注意(1)标度的选取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 , 线段应取2~5个整数段标度的长度.(2)画同一物体受到的不同力时要用同一标度.
(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二、重力
[问题设计]
秋天到了 , 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 , 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 , 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答案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正是由于地球的吸引才会使物体落向地面 , 才会使水往低处流.
[要点提炼]
1.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叫做重力.
2.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大小:G=mg , g为重力加速度 , g=9.8m/s2 , 同一地点 ,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 不同地点重力的大小因g值不同而不同.(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 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4.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 , 也不是指向地心).
5.作用点:在重心上.
(1)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 ,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可以不在(填“可以不在”或“一定在”)物体上.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 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
(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 , 力对物体做负功 , 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
2.掌握功的计算: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 , 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
(2)能够用公式W=Fscos进行有关计算 。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 , 这是难点 。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 , 也较困难 , 也是难点 。
三、教具
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 , 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 ,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 , 绝不是简单地重复 , 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总结并板书: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 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 , 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 , 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 , 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 , 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 , 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 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 。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
(2)在物理学中 ,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 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
2.功的公式
就图1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 , 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W=Fs 。就此再进一步提问:如果细绳斜向上拉滑块 , 这种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与同学一起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cos 。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