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带表格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五 )


W=Fscos
再根据公式W=Fs做启发式提问:按此公式考虑 , 只要F与s在同一直线上 , 乘起来就可以求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在图2中 , 我们是将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 , 如果我们将力F分解到物体位移s的方向上 , 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至此在图2中将F分解到s的方向上得到这个分力为Fcos , 再与s相乘 , 结果仍然是W=Fscos 。就此指出 , 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 , 与力F的大小、物体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 , 且此计算公式有普遍意义(对计算机械功而言) 。至此作出如下板书:
W=Fscos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 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
接下来给出F=100N、s=5m、=37 , 与同学一起计算功W , 得出W=400Nm 。就此说明1Nm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 , 为方便起见 , 取名为焦耳 , 符号为J , 即1J=1Nm 。最后明确板书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 , 功的单位是焦耳(J)
1J=1Nm
3.正功、负功
(1)首先对功的计算公式W=Fscos的可能值与学生共同讨论 。从cos的可能值入手讨论 , 指出功W可能为正值、负值或零 , 再进一步说明 , 力F与s间夹角的取值范围 , 最后总结并作如下板书:
当090时 , cos为正值 , W为正值 , 称为力对物体做正功 , 或称为力对物体做功 。
当=90时 , cos=0 , W=0 , 力对物体做零功 , 即力对物体不做功 。
当90180时 , cos为负值 , W为负值 , 称为力对物体做负功 , 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 , 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 , 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 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
2、过程与方法
(1)在知识教学中应同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教育 , 本节课以研究平抛物体运动规律为中心所展开的课堂教学 , 应突出一条研究物理科学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线:
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测实验研究→得出规律→重复实验→鉴别结论→追求统一 。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 , 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3)在实验教学中 , 进行控制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从实验的设计、装置、操作到数据处理 , 所有环节都应进行多方面实验思想的教育 , “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 , 在乎抛物体实验中非常突出 。如装置中斜槽末端应保持水平的控制;木板要竖直放置的控制;操作上强调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的控制;在测量小球位置时对实验误差的控制等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重复多次实验 , 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 , 达到鉴别结论的教育目的 , 同时还能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
(2)在理解平抛物体运动规律是受恒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时应注意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这方面的问题 , 我国东汉的王充(公元27~97年)历尽心血三十年写成《论衡》一书 , 全书三十卷八十五篇约三十万字 , 已有精辟论述 , 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神的美德教育 。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 。
2、教学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实验目的
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
二、实验原理
1.利用追踪法逐点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
2.建立坐标系 , 如果轨迹上各点的y坐标与_坐标间的关系具有y=a_2的形式(a是一个常量) , 则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三、实验器材
斜槽、小球、方木板、铁架台、坐标纸、图钉、重垂线、三角板、铅笔、刻度尺.

推荐阅读